本报讯 汉中南化有限公司两年前签订了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职工工资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人均月工资达到3500元,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1~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亿多元,利税4591万元。这是南郑县总工会整体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带来的可喜变化。
该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郭新汉说:“为了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办法,政府各部门整合资源,各尽其责,各级工会参与协调,精心运作,使全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呈现出多层次格局。”
今年以来,该县总工会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与各镇、部门工会签订了年度工资协商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奖励办法,实行重点工作分管领导包抓责任制。以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城镇为重点地区,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为重点对象,整体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使工资集体协商范围不断扩大,协商主体由单个企业逐步向区域延伸、向行业发展,协商内容不仅涵盖职工工资,而且进一步向福利待遇、休息休假、体检制度落实等方面拓展。
为了提高覆盖面,以职工人数较多的非公企业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职工少、相同行业、同一区域,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采取谈成一户、签订一户、奖励一户的措施,全面推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全县21个镇将分散的非公企业按行业进行整合,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协商率达91%,九成以上非公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
在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中,县工会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着重协商工资底线,规定工资协议期限、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资增长幅度,在集体合同条款中明确该区域、该行业中职工最低工资,防止了以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不同企业唯一工资标准。并借助职代会建设,探索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代会制度的衔接机制,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到更多非公企业。
据介绍,截至11月底,全县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1个,覆盖企业253个,覆盖职工20120人,企业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357个,覆盖职工32854人,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达91%;在全县808个非公企业中建立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7个,覆盖企业185个,覆盖职工12300人;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4个,覆盖企业68个,覆盖职工7820人;企业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357个,覆盖职工32854人。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同行业不同工种岗位工资标准,实现了职工工龄工资与本企业服务年限、职工收入与职业技能提升、与岗位创新、与企业效益相匹配,全县企业职工工资涨幅在8%至14%区间,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 (冯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