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秦东陵一号陵园考古勘探成果,据推测,秦东陵“一号陵园”应为秦昭襄王和唐太后的“苣陵”。据史书记载,秦东陵还埋葬着秦始皇的父母。据悉,今年将对秦东陵部分陪葬坑和建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秦东陵“一号陵园”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韩峪乡东北,陵园区域涉及范家庄、马庄、东门村、枣园村等村组。地处骊山西麓的板塬地带,西距秦芷阳城遗址约1.5—2公里,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坡梁。
2012年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对秦东陵“一号陵园”进行大面积考古勘探。经过这次大规模考古勘探确认,陵园内除20世纪80年代勘探发现的2座“亚”字形大墓、2座陪葬坑、2处陪葬墓区11座小型墓葬及4处建筑遗址外,勘探新发现了陵园四面壕沟,陪葬坑12座,小型陪葬墓区3处共计161座,建筑遗址11处;其他时代古墓葬37座,晚期坑19座,窑址8座,井址4座,晚期冲击沟2处。
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一位名叫“唐八子”的妾,在儿子登基后被追封为唐太后,死后“合葬于先王(秦昭襄王)”。考古人员由此推测,秦东陵“一号陵园”应为秦昭襄王和唐太后合葬的“芷陵”。秦昭襄王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在位56年,是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之一。秦在他的手中慢慢强大起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从勘探结果可以看出,秦东陵“一号陵园”既具有凤翔雍城秦公陵园有壕沟无陵墙的陵园特点,也有秦统一后直至汉代帝陵南北向长方形的形制特征。其结构可能与秦始皇帝陵园封土西北部发现的陵寝建筑遗址形制相同,可对文献记载的陵寝建筑补正。此次勘探结果补充了20世纪80年代秦东陵”一号陵园”考古工作的不足,也更正了学术界对秦东陵陵园范围、形制结构等方面的谬误。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