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莫让“中奖短信”砸昏头脑

2023年08月29日

“你好,你已被《直通春晚》栏目抽选为幸运用户,你将荣获88000元及苹果电脑一台。”随着手机短信提示音的响起,又一条诈骗短信来了。接近年关,是诈骗短信发送的高峰期,从假冒电视台到假冒银行,从假中奖到假招聘,花样百出、种类繁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您从口袋里拿钱。

记者输入短信上面提示的网址,进入了一个看起来相当逼真的所谓“央视网综艺直通春晚频道”,网站页面上写着:“《我要上春晚,直通春晚》活动面向全国观众,将由系统随机抽取手机用户,通过短信通知获奖!”一看奖项设置,真的很诱人,一等奖是108000元奖金和凯美瑞轿车一辆,二等奖是88000元奖金和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就连三等奖都有68000元奖金和苹果4S手机一台。记者按照要求在线填写了个人资料、领奖方式、银行账户等信息后,网站突然弹出一个窗口,说奖品价值较高,要获奖者先预缴金额不菲的个人所得税,以转账形式交到指定账户,诈骗网站的嘴脸终于暴露了。

为进一步确定实情,记者拨打了央视该栏目的电话。工作人员称,他们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中奖活动,所有以栏目为幌子的中奖活动,都是骗人的。

从群发短信愿者上钩,到登陆网站骗取信息,再到填写个人信息后,拨打领奖电话。一旦受害者将所谓的税款给骗子的账户打过去后,骗子会利用受害者急于获利的心理,索要更多名目的钱款,直到受害者损失惨重醒悟过来,骗子才会收手。有些人在怀疑上当后,自认倒霉中止了自己的行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成本,而一再怀有侥幸心理,被骗子连环套一步深一步,诱向更深的陷阱。

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了解到,虽然群众对短信诈骗警惕性越来越高,短信不是那么容易骗到人,但是由于短信是大规模群发的,发出一万条短信后,仍有七八人上当。西安警方曾对短信诈骗做过分类,诈骗短信主要有假中奖、低价购物、高薪招聘、为亲友点歌、无抵押贷款、冒充亲友需要资金、冒充亲友犯罪被抓、冒充银行、冒充电信工作人员等九种类型。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当接到这九种短信时,应该提高警惕。遇到或收到要求亲友汇钱的短信时,最好打个电话问清楚再说,切勿轻信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同时,注意识别各类信息的真伪。诸如移动运营商、银行等特殊组织,都有比较特殊的号码,不会使用普通的11位手机号码发短信。其次,若市民本身并无开设短信中所说的银行卡,则这类信息基本可以确定为虚假信息。如心存疑问需要查核,也不要随意相信手机短信里提供的咨询电话,应直接到开户银行去确认。

从2010年起,中国移动根据客户举报对五种短信停止传输,并报告有关部门查处。内容包括涉及假冒银行诈骗类、散布淫秽色情类、非法销售枪支发票等物品类、发布假中奖等虚假信息类,以及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法短信。对于没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群发垃圾短信的情况,构成一定数量将构成非法经营罪。因此,如果您收到类似的短信,请积极举报。

除了短信诈骗,骗子假冒国家机关给住户打电话、盗窃好友QQ号骗钱等方式也很多。银行工作人员指出,若汇款人在汇款后发现自己上当,也有紧急求助的方式。本人可以到网点告知被骗金额,在查证属实的情况下,提供对方账户,由柜员输错三次密码,紧急冻结对方账户,然后联系警方侦查。如果汇款人是通过柜面汇款后发现被骗,可以当天到网点办理“冲正”业务,撤掉汇款交易。当然,最好的防骗手段就是接到此类短信、电话或网络信息后,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不回应、不泄露、不转账。

公安民警提醒,如遇诈骗短信频繁骚扰,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也可通过公安机关和各运营商开通的投诉举报平台进行举报。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手机号码、银行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以任何形式告知陌生人。

本报记者 刘楠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1/21/0745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