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欧阳终于拿到了原单位给付的一万元欠薪款,至此,耗时两月有余的讨薪生涯终于画上了句号。
“从没想过自己会遭遇欠薪,更没想过自己会因为欠薪打官司。”作为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策划,欧阳从业近5年,月收入过万,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白领。
欧阳是去年5月份加入这家公司的,加入之前的面谈承诺月薪15000元,但是在签合同时并没有明确约定这一事实,加入公司后人事部门说底薪只有4000元,另外的一万多元是欧阳业绩的提成款,能拿多少就看业绩怎样。眼看着承诺一大半都达不到,欧阳多次和公司协商未果。
而到年底,公司口头承诺的年终奖也悄无声息,据说是因为经营不太好不发了。
欧阳愤然和另外几名同事集体辞职,并付诸了法律仲裁的程序,加入了讨薪一族的行列,然而,案件因为证据不足许久没有下落。公司负责人放言他们随便闹。欧阳和同事们只得接受了劳动仲裁的调解,原本诉求5万元的讨薪最后以每人一万元不了了之。
从见诸报道的情况看,仅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已相继在沈阳、广州、上海多地发生了多起白领抱团追讨欠薪的事件。相比明目张胆的农民工欠薪,白领遭遇欠薪的方式相对隐蔽,其中有的企业以各种借口不发全额工资,致使工资缩水;有的企业无薪加班或者仅是象征性发一点;更有甚者,就是企业利用虚假的年薪制,平时只给相关工作人员发放基本工资,剩余部分承诺到年底给付却不全额兑现。
与此同时,2012年,大企业如摩托罗拉、阿迪达斯等纷纷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裁员。部分企业都没有走合法的裁员程序,而是选择了协商解除的裁员程序,造成欠薪或者减薪方面的纠纷。
笔者采访发现,相对于农民工讨薪而言,白领讨薪耗时更长、难度也更大。两者虽然在立案和法律参考文献上没什么区别,但由于农民工欠薪已是个社会问题,尤其是春节前,除了拥有一些大法的法律文件支撑外,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建部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或者文件,包括法院均有对该群体开设的绿色通道,因此,农民工欠薪在司法程序上更快捷,主法部门的审查力度也会更大,而白领欠薪多是个案,甚至每个人的诉求差异性较大,白领较少抱团、举证更加复杂等原因让原本更有知识水平讨薪更易的某些白领竟然比农民工的司法程序更长。
(李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