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读书

2023年09月02日

王红敏

我童年时就爱读书,经常星期天到集市去赶书摊,在那儿看连环画,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摊主一看到我,直翻白眼:“碎崽娃,给的钱少,先看这么长时间,赶紧走。”就这样,我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知识。

1983年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的第一篇作文《课间十分钟》得了100分,老师表扬说:“这篇作文虽只有短短的200多字,但很流畅,特别是用了6个成语,使文章很生动。可见平时多读书对写作益处很大。”老师还说我是个当作家的好苗子,让我好好读书,长大当作家。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读书的魔力。我兴奋极了,当时一口气跑到村里一位老书法家家里,缠着他给我写一幅读书励志之类的书法。老书法家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了“读万卷书,著百篇文”的条幅。20多年弹指过去了,这个条幅至今被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读书也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参加工作后,我读书的劲头更是十足。1996年我随单位到新疆修建桥梁。去时我带了一大箱书籍,有几十斤重,同事笑话我:“这年头,出门在外,谁还带这么多书!”但我却不以为然,我把这些书看成是我精神的食粮。在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新疆,我把自己打造成了地地道道的“书痴”。清晨夜晚,茶余饭后,我都在拼命读书。有时坐在寂静空旷的戈壁滩上读书,有时钻进单位的活动房中读书。读书中那些机敏睿智的雄辩,那些旷达激荡的豪放,那些令人捧腹的幽默,那些浓淡相宜的闲情。南宋文学家尤袤谈读书的个中滋味“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让我尝了个够!当地村子的村长是个老陕北,他见我爱读书,便把家中珍藏的20多本书全送给了我,使我大饱眼福。在此期间,由于读书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一位维族老乡让我边看书边帮他放羊,由于我们经常到这位老乡家中担水,我便答应了下来。那天我一边津津有味地读着老作家忆明珠的《落日楼头独语》,一边照看100多只羊。书中的紧张情节和精彩话语令我沉醉其中,忘掉一切。待我猛一抬头,妈呀,100多只羊全不见了!这可价值一万多元,我一年不吃不喝也还不起呀!我吓得直哆嗦,赶紧叫人帮忙到处找。一个多小时后,羊全找到了,而我却由于连惊带怕软瘫在地。事后单位领导批评我:“如果不是别人帮忙找到羊,你就要犯大错误了。以后别光顾着读书了。”可没过几天,我读书的瘾又发作起来,于是下班后怀里揣着书,坐在草丛中又品尝起“心灵鸡汤”来。

而立之年后,由于结婚生子,生活压力剧增,加之妻子管束严,把持着家里的经济大权,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把花钱买书读了,但有时也会趁妻子不在,偷偷拿上一二十元,跑到旧书摊上“淘宝”。不料想收获颇丰,弄到了不少好书,每每兴冲冲回到家里,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妻子嗔怒道:“买那么多书干啥,能当饭吃?”有一次,我因读书忘记引娃,妻子同我大吵了一架。我一气之下,连续几天不说一句话,形同木偶。妻子害怕起来,跑到邻居家诉说:“我娃他爸整整一礼拜不说一句话,得是让书读得凉下了。”邻居说:“你们婆娘伙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人家读书是学习知识哩,弄不好还能当个大作家。”慢慢地,妻子对我读书不再干预了。再到后来,当我把通过读书积累起来的知识变成“生产力”,笔耕不辍,一张张稿费单纷至沓来时,妻子咧开嘴笑了。她逢人便说读书好,还经常得意地拿出我在报端刊尾上发表的文章在街坊邻里面前“胡扎势”。读书,让我的家庭充满温馨和快乐。

读书,使我读出了自信,读出了彻悟,读出了收获。读书,永远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篇:没有了
下篇:父亲拉板车的日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2/06/0912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