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走近“坚守者”的别样新年

2023年09月02日

编者按

爆竹声声,聚家团圆。每逢春节,人们不远千里都要往家里赶,就是为了和亲人团聚。然而在大多数人阖家举杯推盏的欢庆时刻,还有那么一群人,放弃与亲人欢聚,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国家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新春期间,我们的记者就跟随这些依然坚守在岗位的劳动者,用镜头和手中的笔记录了他们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本报编采人员连续两年在春节期间走基层接地气,书写百姓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

作为军工企业一级安全危险点,西安庆华公司采购中心酒精库的库管税拉练和妻子席明,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已默默坚守了7年。“岗位就是家,家就在岗位”。7年来,他们没有与家人在一起过一个春节,夫妻俩没有同时逛过一次商场,11岁女儿的玩伴是一只狗和一只小兔……

酒精库里的夫妻岗

除夕下午,灿烂的阳光一粒粒打在身上,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天气。零星的鞭炮声中在空中响亮地彰显着浓厚的年味,熙熙攘攘购年货的人将小小的街道踩成一条欢乐的河流,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在太阳下闪烁着绸缎般的光彩。

庆华公司生活区的热闹与几公里之外的酒精库的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阳光依然暖暖地照在身上,穿过空旷的厂区,再过一个小铁门,酒精库的泵房就孤零零地矗立在农民的麦田里。灰色的砖已没有了颜色,带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房子说明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几声犬吠之后,穿着褪了色的蓝布工衣的税拉练站在灰色的砖墙旁等待记者的到来。

酒精库值班室距公司大门4里多路,距最远的生活区有4公里之多。从厂大门走来,记者竟出了一身热汗。陪同的庆华公司电视台的小强对记者说:“酒精库属于公司最偏僻、条件最艰苦的‘偏远山区’之一,在这个‘孤岛’,最难忍受的是寂寞。”

低头进了值班室,税拉练的妻子席明和女儿税一涵正在收拾茶几。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值班室显然成了他们温馨的小家。税拉练说:“这儿原来是酒精泵房,早已废弃不用。值班室就设在这里,酒精库离值班室还有一里多路。”

税拉练今年刚好44岁,2006年从庆华民爆公司的生产线上调到酒精库当库房管理员。酒精库远离厂区和生活区,属于一级安全危险点,必须有人24小时值班,为了工作上的要求,单位同时将他妻子也安排在酒精库工作。“夫妻岗”从那时设立以来,已走过了7个年头。税拉练说:“7年来,我们没有与家人过一个春节,每次回家看老人,不是我去就是妻子去,反正得留一个人在此值班。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待在这里,我们累点、苦点,没啥,就是苦了孩子,孩子放学回来,连一个玩伴都没有。”

放假了,税拉练和妻子还能轻松点。平时企业生产时,他们要收发酒精,收酒精一年没有几次,发酒精每天都要发出300—500公斤。酒精是易燃品,每个环节都必须小心谨慎。多年的工作警惕性,使税拉练养成了一个习惯,没事的时候,拿个镰刀或者扛个铁锨就在库区周围转悠,逢草割草,遇见路上有土石便清理。库区的道路养护和环境卫生也是他们夫妻的工作范围。年前这段时间,税拉练主要任务是巡库,他不停地告诫周围村民,不要在库区周围放鞭炮,上坟烧纸时一定要等火熄灭后离开。

工作上的事说得过去,生活上就显得有点难受。为了工作,税师傅将家安在了这里。屋子小而简陋,但收拾的干净整齐。这儿离生活区远,买菜、买米极为不便,也没有天然气,做饭用的是煤气罐,电视没有闭路,有一台电脑,却没办法联网。去年,税师傅花七八万买了一辆车,他乐观地说:“现在方便多了。最难耐的还是寂寞,我们一家三口,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看书。”席明告诉记者,爱好文学的税师傅,曾在几年前完成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

一杯清茶,我们聊得很起劲。果盘里放的是早上企业领导慰问时带来的瓜子和糖。每年春节前,公司领导都要来此慰问,可见这儿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在企业,库管属于辅助岗位,税师傅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才3000多元,再加上一点加班费,收入在庆华公司不算太高。但他对此很知足:“工资够花了,还省了房钱!”

采访中,已上小学五年级的税一涵一直依偎在妈妈身旁。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爸爸能和我一起去城里玩一次,或者到姥姥家一起过年。”

记者不知道她的这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离开时,税一涵养的小兔子也来送行。在这个偏僻、寂静的小院,动物都喜欢有人来,也能与人和谐相处。

酒精库里的夫妻岗。这是一个特殊岗位,一份让人敬畏的工作。我们分明看到了什么叫坚守,什么叫爱企如家。 本报记者 阎冬

大年初二把水送

大年初二,飘起了雪花,让宝鸡的气温骤然下降。零下四摄氏度的温度让送水工李玮民忍不住在寒风中打了个寒颤。“前两天宝鸡已经暖和起来了,谁想到突然间就降温,今天出门早,没想到会下雪,穿得有点少,不过一会应该就会暖和起来了。”李玮民边说边往自行车后座上挂满桶装水。

李玮民是蔡家坡人,五年前从老家来到宝鸡打工,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干上送水这一行。今年已过45岁的年纪,似乎并不适合再从事体力工作了,但李玮民还是兢兢业业地扛着自己熟悉的水桶。早晨7点钟,准时出现在位于高新区六校市场水店里,这两天店里的生意比往常忙碌了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李玮民每天的送水量也比平日增多。

一般来说,一桶水重30多斤,扛桶的人右手肘关节长期“吃劲儿”,经常有人落下毛病。“干送水这行的,有几个没关节病啊!”李玮民说,“尤其是天冷的时候,更疼。”尽管如此,他还是动作麻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天送水的第一家是六校家属院里的用户,离水店不远,骑着自行车,李玮民顶着寒风行驶在路上,密集的雪花打在脸上,那点点的湿意更是让人觉得不舒服,他的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鼻头冻得发红,当到达目的地时,李玮民下了车连忙搓搓手、跺了跺脚,让自己能暖和一点,扛起水桶,迈步走向楼梯,用户家在7楼,没有电梯,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扛,7层楼梯对于一个手上什么都不拿的人来说走起来也会气喘吁吁,30多斤的承重更是让李玮民有些吃不消,到了4楼,李玮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了,看得出,他的脚已经有点吃力,到了5楼,实在坚持不住了,他停下来稍作休息,然后又继续攀爬,当到达目的地时,粗粗的喘了一口气。

“现在小区,大部分都是有电梯的,即便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也很少有楼层这么高的,年纪大了,是不如小伙子体力好了。”李玮民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午饭时间快到了,李玮民送完上午的最后一桶水,回到水店时衣服已经湿透,他开玩笑地说:“看吧,我说很快我就能热起来。”走到桌前,猛灌了几口水,从旁边的方便面箱子里拿出中午饭,由于过年,周边的饭馆都停业,这几天每天的中午饭都改成了吃方便面。

也许是早上体力消耗过大,李玮民狼吞虎咽吃着方便面,让人觉得似乎他在吃山珍海味,可是饭还没吃完,手边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接到一叠订单,李玮民只好急忙吃了两口,垫垫肚子就放下碗去忙着装车。

下午和晚上送水的高峰期才正式开始,李玮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今天注定又是忙碌的一天。

本报记者 杨琳

忙碌的烤鸭师傅

2月9日下午5点刚过,西安市西影路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了。比起清冷的街景,鼎立酒店门厅前两个火红的大灯笼提醒着路人今天是除夕。预定过年夜饭的家庭,有说有笑陆陆续续入座,嗑着瓜子等着开席。为了让早来的顾客不必等待太久,李德红和烤鸭班的同事们提前两个多小时点燃了炉火。

酒店大堂有1个烤鸭间,熊熊炉火燃烧时,散发出清甜的果木香。见到李德红时,他只穿一件单衣,跟零下2度的气温有点格格不入。“因为操作间里有火,热得很,屋里屋外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别人肯定以为冬天在厨房能烤火舒服,实际上我们冬天都怕出门,室内外温差太大了。”李德红今年31岁,却已在厨师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高中毕业后他从老家出来,从学徒做起,如今已是一名技术娴熟的烤鸭师傅。

李德红的老家在蓝田,坐车不到3个小时,但是在酒店工作的这3年里,每年除夕夜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他说,既然在酒店里当厨师,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事连想都不敢想。

烤鸭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这里绝对是男性一统天下。鸭坯从工厂运抵餐厅,需要经解冻、晾干两道前期工序。“体态丰满、不泛油、皮不破、有点金黄色……卖相必须‘漂亮’”。李德红一边说一边仔细检查鸭坯的情况,合格后才挑起送到烤炉前。

挑鸭坯的杆子有2米多长,前半部分包铁皮,这铁皮在炉中被熏得黢黑。冒着炉前40多摄氏度的高温,李德红用挑鸭杆挑起一只枣红色、油亮亮的烤鸭,在果木炉火上跳着燎几下,再将鸭子挂回180摄氏度高温的炉中。烤鸭子讲究的是火候,这可是个技术活,全凭师傅的眼睛和鼻子。

“每炉烤鸭需50-60分钟,一次最多烤8只。炉内烤鸭的数量要看顾客点单的情况调整。”李德红轻拭额头的汗珠,走出操作间拿起茶杯灌了几口,又马上返回炉前查看火候、颜色、掂掂鸭子重量。除夕夜,客人们就餐的时间普遍提前,大家都想吃完饭回家看春晚。当天,李德红烤了5炉,40只鸭子。

“不能回家吃团圆饭,家里人会不会失望啊?”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德红倒是很看得开。“那也没办法,干这行的过年最忙,每年如此,家里都习惯了。”“今天晚上忙完,老板请我们聚餐,大家准备好好喝几杯,过年了嘛。其实在哪都一样,大家一起在酒店看春晚,也挺热闹。” 本报记者 刘楠

铁警护航农民工专列

2月18日正值农历的大年初九,是人们常说“三六九,往外走”的日子。

“师傅,您出门打工挣点辛苦钱不容易,咱这给你提供了一些外出务工方面的法律知识,趁候车这会可以了解一下……”在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襄渝铁路线上的三等小站——宣汉火车站,西安铁路民警贺杰杰正在为一名准备乘坐由该站始发,开往广州东的L136次“农民工专列”南下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据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宣汉车站派出所所长赖军介绍,今天宣汉站出行的农民工达1450人,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为了保证专列的安全,民警在候车安检区域设置了“危险品宣传辨识台”,向农民工介绍一些容易被忽视、携带进站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以及一些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管制刀具等。

西安铁路民警还专门收集了大量有关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务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现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同时,铁路民警还准备了宽胶带、捆扎绳、大号针线等物品,以备出门的农民工兄弟需要时免费取用。在宣汉火车站,还活跃着一支铁路警方的“猎鹰”小分队,专门对非法倒卖农民工专列火车票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打击。到了进站时间,见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或是携带行李太多的农民工,总会有青年民警上前主动帮忙,把他们送上火车。

下午4时49分,开往广州东的L136次“农民工专列”由宣汉站缓缓开出,车厢里,西安铁路公安局警官艺术团的女民警打起了快板,向农民工宣传旅行常识;民警吴相平在与农民工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演示小偷如何在列车上行窃,提醒外出的农民工保管好财物。同时,针对农民工在外地务工,日常生活单调,容易受到赌、毒等不良诱惑的实际,铁路民警向他们发放宣传品,做抵制毒品侵蚀、防范上当受骗等为内容的宣传。

为保证农民工专列安全,安康铁路公安处专门增派了6名警力和2名反扒民警,在列车上开展工作,同时在每节车厢的农民工党团员中招募车厢治安联防员,开展列车治安“平安守望”活动。据该车列车长介绍,列车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党团员及列车“三乘一体”的作用,确保列车治安稳定,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

在11号车厢,农民工接过了列车乘警递来的一张温馨“名片”,“名片”正面是朗朗上口的“乘车出行防盗七字歌”,反面是广州市的地铁线路站点图,这让小伙子很是感动:“铁路警察考虑真周到,帮我们提前了解了广州的交通情况,太方便我们出门打工了……”

据了解,自1999年宣汉站开行专列算起,西安铁路警方已为怀揣梦想,乘坐“农民工专列”外出务工人员连续提供“一站式”全程安保服务15年了,护卫着超过数百万人次的农民工兄弟踏上这“开往春天”的列车。

图①民警向即将踏上旅途的农民工发放爱心卡片。

图②扶老携幼。

图③民警通过文艺节目向农民工宣传旅行常识

图④民警演示小偷如何在列车上行窃,提醒外出的农民工保管好财物。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影报道

公交人的团圆夜

新春佳节,记者深入基层记录下了许多公交一线职工的春节“瞬间”。

迫于要坚守岗位,不少职工都不能在家里吃年夜饭。西安市公交五公司二车队队长姚强,书记刘蕊艳以及车队班子在除夕夜为辛勤工作的驾驶员、调度员送上了特殊的年夜饭——火锅。在寒冷的除夕夜,暖了职工心。

在K35路调度站里,一群姊妹花为当日过生日的邢卫华举办了特别的公交生日,大家一边吃火锅,一边分享生日蛋糕。对邢卫华来说,跑车虽然辛苦,但有了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惦记,这个生日很是难忘。K205的调度站里,驾驶员郭兵年因为除夕夜要延点,12点都回不了家。他的妻子和女儿干脆就陪他一起发车,一家三口在公交车上过了一个特殊的团圆夜。刘书记看见后感动地为他们拍了一张公交全家福,并发到二车队的QQ群里。14路的调度站里更是热闹非凡,大家热热闹闹迎新年,也不知是谁的主意大家给车队领导画起了花脸,就连调度员、路长也没放过。你看他们,一个个大花猫、小花狗的样子,一改平日里严肃和古板,真是可爱又可乐,给新年增添了一抹红。

除夕夜对于公交人注定是一个不眠夜,公交人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新年,无论跑车再苦再累,在这样的集体中,大家心在一起,温暖就在,年就在!每条线路的值班队长一定是等到最后一班车收车、确保车辆安全之后他们才安心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5点10分五公司经理王力、副经理雷沛以及公司领导班子、各车队队长、书记在厂里迎接上早班的职工,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5点30分各车队队长、书记开始领饺子,到6点30分就全部分发到各个调度站,好让大家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上新年的第一顿饺子。

今年的大年初一,不同往常,天气特殊,大雾弥漫,进入高新区,有的路段几乎能见度5、6米。队干们一边安排大家烧水煮饺子,一边开着车在线路巡查,掌握大雾情况。说起来,其实车队队长们不用都在站点值班的,但是用年长的205路副队长的话来说,这个关键的时刻,不陪着职工心不安。这就是一线的公交人,他们让每一条回家的路通畅,顺达。 本报记者 刘鹏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2/201302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2/20/0915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