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动物农场》:人类社会的神奇寓言

2023年09月17日

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动物农场》,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更名为“动物农庄”,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它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恢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这部名气颇大的书只有薄薄一百来页,但不等于它的思想单薄。对于从前的困难叙述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苦难和听到了许多苦难叙述的人来说,并无新奇之处。令我最震惊的是猪们对新压迫者的麻木和遗忘性的记忆选择。农场的动物们在猪政变后的统治下,已经不知道生活究竟是怎样了。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反抗的能力、团结、主见,最严重的地方是它们失去了记忆的能力。它们忘记了在赶走农庄的主人之后生活是怎样的,它们更忘记了肥猪发动政变后,昨天的日子是怎样的。最糟糕的情况是,这些被统治的人中,有个老本杰明,它虽然记得过去的日子,但是它已经转变了观念:“它记得漫长一生中的每个细节,知道事情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变得更好或者更糟——挨饿、艰苦或令人失望的事,它这么说,都是生活规律,是不可更改的。”

当然,这些主要是肥猪对农场动物们不断出台的规训和严厉惩罚的结果。原本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充裕的社会,而事实上,肥猪并不喜欢这样,这不过是他们的幌子,它喜欢的当然还是掌权后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感觉,它更喜欢不平等。但动物们在肥猪的教化之下,已经丧失了对于平等、自由和美好的基本理解能力,它们成为了只有躯体而没有思考能力的动物了,在尖叫的数据中,尖叫告诉它们生活好了,他们就真的以为生活好起来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尖叫在肥猪的指示下,为动物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动物们不再具有思考能,不再具有反抗精神,不再具有记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不能回忆,不能留恋往日。甚至关于过去的叙述,也都是肥猪和尖叫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改写的。

读《动物农场》以及奥威尔的另一部名作《1984》,每次都会发出奥威尔太辛辣了,也太真实了的感喟。奥威尔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书中描绘过的东西,可是他几乎是上帝的使者,先知般地预言了未来的生活。读奥威尔的东西,你会感觉到一种无比窒息的感觉,恐惧这一切似乎真的会发生。但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一切不仅真的在现实中发生了,而且比奥威尔笔下所描述的更加残酷。

这两部书故事各异,互不关联,都有对记忆强迫遗忘的残酷描绘。也许拒绝记忆是一种权力,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决绝记忆就是对历史的背叛也是对民众的漠视。动物农庄的动物们,之所以秉着一番美好的愿望赶走了主人,以期待过上好日子,可最后还是让肥猪发动政变得以成功,以至于落到了做奴隶而浑然不知的状态,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去记忆,他们还顺从了肥猪对他们记忆能力的改造,以至于连记忆的能力都丧失掉。

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当时,他的父亲在当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家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或没有钱财的中产家庭”。1904年,由母亲带他先回到了英国。他自幼天资聪颖,11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诗作《醒来吧,英格兰的小伙子们》。14岁又考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并获取了奖学金。但早在小学时期,他就饱尝了被富家子弟歧视的苦涩,从他后来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凭他那天生就很敏感的心灵,这时已经对不平等有了初步的体验。

真正影响他创作的是1936年7月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战斗。没有死于法西斯枪弹下的奥威尔,却差一点丧身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这个惨痛的经验对奥威尔影响巨大。曾声称“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的他,从一个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者,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了。思考的结果便是这个仅活了47岁的作家,于1945年的《动物农场》和出版于1949年《1984》。这两部作品不但给他带来世界声誉,还给现代英语衍生了一个叫“奥威尔现象”的名词。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

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农庄的变迁,对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20世纪后期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农场》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曾评价道:“西方文学自伊索寓言以来,历代都有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但对20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此类作品中没有一种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了”。诚哉斯言。 □郝振宇

《动物农场》的最新译本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上篇:乐见“第一夫人”“勉励”国产品牌
下篇:徐智第《荒原往事》《荒原笔记》出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3/201303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3/29/1694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