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大学毕业的王沙沙随着京石客运专线的建设大军,投入到永定河特大桥繁忙的施工当中,当了一名试验员。她就像一粒沙子,湮没在钢筋水泥的滚滚洪流当中。
修建一条时速高达300多公里的客运专线,施工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王沙沙所在的工地试验室,既承担着各类施工进场物资的质检,又要将每天的各类施工数据逐一整理归档,作为质量追溯和运营维护的原始依据。这项工作把控着施工过程的一“头”一“尾”,王沙沙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高铁施工的工程质量决不能因为我而出现‘瑕疵’”,强烈的责任心让王沙沙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标准。
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承建的京石客运专线永定河特大桥全长60多公里,是全线最长的一座大桥,横跨京冀两地。大桥有桥梁钻孔桩4392根,桥墩453个,预制900吨箱梁743片,轨道板21842块,铺轨13838块……每一个施工步骤,都有详尽的资料记录。王沙沙的原则是,每项数据不过夜,既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也让资料收集记录工作有条不紊。
工程开始大干了,项目部每个人都上足了发条,忙的团团转。一天,检验员曹王保的数据没有交。见曹王保从工地回到办公室,王沙沙就把他堵在了办公室。
曹王保说:“工地紧火的很,明天填了给你。”
王沙沙说:“不行。数据不过夜。明天你忘记了某个数字怎么办?”
曹王保急了:“你两、三天才给中心试验室报,我晚一天能咋?”
“就是不行,今天的事情今天必须办。”沙沙很坚决。
这时曹王保的电话响了,工地在催他。他拿起电话要出去,王沙沙一把将他拦住。
“你不填完,别想出去!”
“我…我填!”在王沙沙的监督下,曹王保认真填完了单子。拿到了单子,沙沙脸上现出胜利的笑容。
这样的场景,在西铁工程公司京石项目部经常上演。2009年6月,是项目部最忙的一段日子。集团公司第一个900吨箱梁制梁场,要迎接国家评审组的检查。西铁工程公司倾全力支援梁场,王沙沙也来到梁场试验室,帮助整理台账资料。
高铁900吨箱梁的生产对她来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这项工作内业资料标准要求非常高,不能出现一丝差错。60多盒台账资料摆了满桌满柜,面对“小山”一样的资料,大家都看着这个“王妹妹”怎么对付。
在试验室主任和工程师们的指导下,王沙沙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领。她打开一个个盒子,拿出厚厚的资料,一页页地检查、汇总,很快投入到繁琐的工作中……
60多盒资料,摞起来比她还高,她就这么一页页地检查,一笔笔地记下不合要求的地方。晚上,别人都下班休息了,她还坐在灯下,一页页地检查着。风扇有气无力地吹着,小虫子围着灯,不停地飞着,而沙沙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开足马力飞快地运转着。就这样,她用了一周的时间,检查完了所有的资料。然后,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些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
她,就像浇铸进永定河特大桥的一粒沙子,平凡而无闻,却铸就了列车高速运行的平稳基石。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