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程·
我自豪,我是延长石油人!
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侯欣慰中忽然夹杂了些许的忧思,仿佛穿越过时空的隧道,脑海里翻腾着二十年前的记忆碎片。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岁月,当时我们青平川钻采公司刚刚组建,房无一间,地无一垧,设备、资金和技术人员更是缺乏,仅从农行贷了5000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那时企业招收人员非常困难,别说城里的知识分子,就农村壮劳力也看不下,一月拿不了百八十元,企业不时陷入困境,时刻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记得,我还在乡下务农的时侯,我的中学同学雨佳大学毕业后,抱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青平川的艰苦创业之中,不久就跻身到了“长”字的行列。他曾几次约我参加青平川的石油开采,我只一笑置之。两三年过去了,企业还是没有转机,雨佳也趁县上调整干部的机会调到了一个名堂好听,但没有多少事干的单位。
雨佳调走后不久,钻采公司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当时我因写作得到了县上的器重,将我安排到了当时的钻采公司。一次我穿着单位发的工衣到税务所开发票,当我排队到了跟前时,开票的女工作人员瞄了我一眼,不热不冷地说:“后生你先等一会,你看后边几位先生都有急事。”我心想凭什么,你怎能这么做事呢?还没等我开口,后边的人就把我挤到了一边,开票员就开始给那个干部模样的人开上了票。就在那时,我半天缓不过神来,自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没过多久,正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我和几个工友在延川大街旁的槐荫下走过,忽然听见不远处门市部门口几个男男女女指着我们低声讥笑:“看,38250部队过来了。”我问同事他们说的是啥意思,同事告诉我,他们说咱素质低,是“山汉、八成、二百五”。我又一次蒙受了极大的侮辱。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蒙耻之事,让我刻骨铭心。我找领导谈过这些事,领导语重心长地说道,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希望,生产和经济建设是企业的“形”,而文化建设则是企业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使一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于是领导安排我主编一本内部刊物,很快在企业和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伴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干石板上也要抠出二两油的精神,钻采公司原油产量由1987年的150吨,一步一步发展到了10万吨的规模,精神文明建设也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以及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等殊荣,在延川成了响当当的“龙头”企业,承担着全县财政的半壁江山。职工们的工资待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年收入达5万余元。就我本人而言,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也有了自己的楼房,再也不会因为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而犯愁,生活也算达到了县城的中等水平。虽然不能说是名利双收,但也足以让我聊以自慰了。
如今,我们可以在秀延小区的幢幢楼群中,可以在青平川的座座井架上,可以从油田的车来车住中看到企业的发展,每当看到这些新变化时,我就倍感骄傲和自豪。现在我们出外或者参加活动时,都会齐刷刷穿上工作服,还要特意把延长石油的标志别在胸前,向世人一再炫耀,看——我是延长石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