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苏·
“过年过年,伸手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样的“口号”总是会在过年的时候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时至今日,又到过年,又到了红包泛滥的季节。
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传说古时有一小妖叫“祟”,专到大年三十出来危害小孩,大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于是将铜钱用红纸包起,放于孩子的枕头下。当“祟”出现时,被枕头下的红光所吓,仓皇而逃,从此过年给孩子们用红纸包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习俗,每到过年,长辈们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意为压“祟”,保佑孩子们一年之中平平安安。
小时候,我们最期盼的是节日除了儿童节也就是春节了。因为每到春节过年,不仅意味着能够穿新衣,品美味,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压岁钱。于是每到大年初一,我们总是会里里外外换上一套新衣服,欢天喜地到各家各户去拜年,磕头,作揖,说完“拜年”之后,等待着一个个鲜艳的红包从天而降。
为了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的欣喜,我们会假装淡定,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却悄悄地将红包塞进最保险的口袋里。待到晚上回家没人的时候,我们才悄悄地再次拿出它,看着它鲜红的外表,摸着它光滑的表面,捏一捏厚度,猜一猜面值,然后慢慢地一点一点把红包的封口拉开,一边拉一边往里面窥视,仿佛想要提前知道里头的惊喜。然而心里却又不希望自己能够看到,生怕由于面值不如预期所想,让我们失望,于是红包在我们纠结之中被慢慢地全部打开。当钞票被拉出的那一刹那,我们提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如果结果如我们的预期,我们将会欣喜若狂,就如同中了头等彩票一般;若结果不尽如人意,沮丧的心情也油然而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等待下一个红包带来的惊喜。
待到红包上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也会开始把自己所列的计划一一付诸现实,其中之一必然有与小朋友之间的互相攀比,钱数最多者将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获得大家的尊重,成为王者的象征,于是为了能够在每年一度的攀比大赛中获得胜利,我们总是会在过年的时候表现的极度听话,以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奖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又到过年时,我们却多了几分烦恼。我们由当年那个每年都会没心没肺地收集压岁钱,盘算着该买啥不买啥的混小子,变成了一个一到年关就死盯着不断减少的钱袋子,想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将付之东流的苦闷打工仔了。原来时间如此无情,当时光从我们身旁悄悄流走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地长大了。
站在领取红包的对立面,我们开始有了些许的不习惯。初入职场的我们,本就没有高额的工资,而平日里不小的开销和“份子钱”,让我们的积蓄到了年底总是相形见绌。可是如今角色的巨大改变,让我们不得不在过年的时候,开始考虑发放红包的问题。看着那些天真的面孔如同我们曾经的过往,我们能忍心不发吗?然而看着本就见底的积蓄,我们的心又有了些伤痛,于是过年的我们似乎不再快乐,那种纠结的痛苦也许只是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原来有的时候,恩赐者也会有痛苦,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时代在改变,压岁钱也在改变,然而变大的是面值,变多的是数量,变没的却是意义。不知从何时起,红包变成了相互攀比的资本,变成了财富的象征,变成了爱与不爱的衡量标准了。大人们为了攀比开始不断地增加红包的厚度,而孩子们也同样赤裸裸地只关心红包里头面值的大小。那随手被丢落在地当成垃圾的红包背后,又有多少人去关注它存在的意义呢?
下一刻,如果你是红包的授予者,请你告诉孩子们红包的故事;下一刻,如果你是红包的接受者,请你看看红包的历史,也许当你真正懂得红包背后的故事时,你的新年红包将变得与往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