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赶往嘉定新城地铁站的车上,张伟生指着外面一排红色屋顶的活动板房,给4个年轻人讲述着自己当年奋战11号线的故事。几个年轻人听着这个“英雄”的地铁故事,约莫也体会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
他们四个年纪相仿,都二十五岁出头,别看都年纪轻轻,却已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通信项目上的技术骨干,被人们称为项目上的“四小飞龙”,一来年轻人生龙活虎,二来他们都是属龙的。李飞龙、窦超、韩宇、许儒宁,四个响当当的名字,“四小飞龙”也成了项目在上海地铁的一猎旗帜。
徐家汇车站外,一个外表帅气的小伙子,看着川流不息的十字,一双坚毅的眼神望着繁华的街区。李飞龙憧憬着地铁建好后,人们可以便捷穿梭于此。背起工具包,走下了阴暗的地铁站,这是他工作的场所,虽然里面没有路标指示,但他这个“活地图”在里面就像装了导航一样,地铁站的犄角旮旯都非常熟悉。
“窦超,轨旁电话的施工方案定了没?”项目队长高亚军的电话刚挂断,“窦超,让一、二队备用料计划提详细点!”项目总工刘红亮电话又响起了。这个“大忙人”的电话每天都像移动大厅的接线员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联系着“业务”。项目伴随着土建施工进度也在慢慢跟进,通信施工也将全面展开,窦超在心里也开始盘算着自己的施工计划,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从建点开始,就跑遍了12个车站、1个停车场的角角落落,从现场定测到后期施工。他都要亲自去现场看一下,匆匆的身影奔波于工地、项目部、设计院三点之间,窦超显然是众人眼里的“大忙人”。“忙点好,忙了就不想家了”,说着这句话,窦超的眼神凝望了一下远方。对面的同事叫他“窦部长”,他总是谦虚地说:“别别别,技术工作我才刚上路呢!”。
许儒宁是项目第二作业队的技术主管,面对地铁通信项目本身的多系统,施工难、技术高,许儒宁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结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在苏州积累的经验,他在配线的工艺上做起了文章。东方体育中心站,他看着6号线“前辈们”留下的杰作,线槽走线美观、线缆绑扎合理,思考着……回到项目队驻地,他来不及洗漱便跑到参与过地铁6号线施工的老师傅前请教,“梁师傅,紧钉管线卡怎么施工又快又美?”,“王哥,线缆敷设中如何绕开扭劲?”。看着他的热情劲,老师傅们会意地笑了,“小伙子有劲头!”许儒宁认真地听着,心里乐着,憧憬着自己将一步步去建设地铁11号线二期工程。
“上海是个大地方,出去逛街可不能穿的太随便了”。韩宇这个“时尚达人”在项目上可是有名的时尚控。短袖体恤、七分裤、数码产品一应具有。对待起工作来,你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他这一面了。作为项目调度的他在上海地铁11号线控制中心改造搬迁过程中扎扎实实“时尚”了一把。5月3日深夜“天窗”作业点,11号线隆德路控制中心人头攒动,改造施工正在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此时此刻,制定搬迁计划的韩宇像“时尚”的舞者,左手握着搬迁计划,右手时而指挥、时而搭手帮忙……搬迁改造施工节奏与计划“分毫不差”。大家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如今,11号线北段二期工程正进入施工高潮,韩宇暗暗地下了决心,要做一名“时尚、攻坚克难、独当一面”的舞者。
如今面对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二期)新项目的挑战,他们依然勤勤恳恳、踏实努力,用实际行动,用事实告诉信任他们的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四小飞龙”。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