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传承使命 追逐梦想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2023年09月02日

(上接Y1版)

延长石油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让陕西能源资源大省的地位更加牢靠,而且对于我国依靠自主创新破解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世界性难题,实现超低渗油气田有效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延伸炼化产业链 开启资源价值上升通道

作为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极,延长石油的炼化产业担当着聚集高端要素的重任,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过去几年,延长石油通过全面实施炼化技改、质量升级、产品配套,炼油加工能力由2005年105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2000万吨,形成了深度加工、规模效益优势。先后建成投产聚丙烯、石油苯、苯乙烯等多项重点项目,使炼化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也使我省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入“深度转化、价值上升”的绿色通道。

干气是炼厂生产装置排出的富含乙烯、甲烷、氧气等的“工业废气”,过去一直被点了“天灯”。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且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如今,一项利用干气发电的新技术在延长石油广泛应用,让干气“变废为宝”。

在榆炼干气锅炉发电机组机房,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装置于2011年投运后,使榆炼因扩能改造新增的2.58万吨/年干气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彻底消灭了火炬,每年还可新增发电1.7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7.04万吨标煤。

然而,燃烧发电只是干气的初级利用。为了实现对炼油干气的“吃干榨尽”,延长石油引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乙苯脱氢”及世界领先的“混合稀乙烯制苯乙烯”专利技术,实施了18万吨/年催化干气脱硫精制、12万吨/年干气制乙苯、12万吨/年乙苯制苯乙烯及配套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终结了我国西部地区没有干气直接生产乙苯、苯乙烯装置的历史,也使延长石油成为国内少数掌握了干气制乙苯、苯乙烯技术的石油企业。

在延安石化厂,延长石油建成我国首套国产硫磺精制装置,生产出纯度达99.94%的硫磺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优等级。之前,国内的硫磺回收装置生产的硫磺产品大多以含水和杂质的硫磺半成品存在。该套装置的建成投产,提高了硫磺产品的纯度和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将大幅提升延长石油上游生产装置产出的硫化氢的处理能力,大大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环保、经济效益。

在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延长石油炼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优化升级的两大支撑。

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美丽的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盆”。据最新的资源评价,这里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以陕北榆林为例,油气之外这里平均每平方米地下还蕴藏着6吨煤、140吨盐。在全球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大背景下,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这里无疑是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战略区。

这块土地对于陕西之重,国家之重不言而喻。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增值翻番,为三秦父老和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为数不多的在同一地域拥有四种资源的地方企业,过去几年间延长石油按照陕西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工业发展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率先提出“油气煤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的思路,启动实施了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的化工园区及转化项目,通过多种资源所含的化学元素优势互补、工业装置相互关联、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使装置的产出物、排放物互为原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废大幅减量,全部资源吃干榨尽,开启了“油气煤盐一体化”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

据国内专家介绍,正在建设的延长石油靖边园区项目,是全球第一个以煤油气为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通过碳氢互补,可使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8.86%,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7.55%,单位甲醇能耗比国内外先进水平下降23.8%。尤其是项目C02排放比国际先进水平少435万吨/年,减排幅度60.42%;废水减排幅度67%;废渣减排幅度67.81%;S02减排幅度54.36%;新鲜水用量比国内先进水平低60%。该项目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正在建设的延长石油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采用世界首套轻油流化床催化裂化制烯烃装置,使乙烯与丙烯总收率比蒸汽裂解技术提高15%~20%;正在建设的全球首套45万吨/年煤油共炼试验示范装置和安源50万吨/年煤焦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开辟了一条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的新型工业路线。

与此同时,延长石油加快实施前瞻性创新型技术研发、中试及工业示范。与国内外技术公司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正在开展低阶煤新型热解等13个项目中试;正在开展油煤混炼、油醇联合制烯烃等17个试验示范项目。

“十二五”期间,延长石油规划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建设10大类共50多个重大项目。据国内专家评价,这批技术的突破及工程化应用,不仅能够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封锁,为延长石油发展油气煤盐一体化综合利用的特色产业清除障碍,实现上下游、炼油与化工、资源与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整体优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而且对于国际国内煤化工发展和能源利用格局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产学研相结合 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集成

一项新技术的成熟,单靠一家企业往往不行,最终要以一个庞大的创新体系为支撑。近年来,延长石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重组并购,先后完成对四大科研院所的重组,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拥有6个科研设计机构,18个国家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10个研发试验平台和3个中试基地。

在此基础上,与省科技厅设立“延长能源化工专项”,形成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的“延长模式”,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找到了符合陕西资源禀赋的现代化路径;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进入国家层面的能源领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及高效转化技术研发,积极抢占世界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与美国KBR和英国BP公司合资建设全球唯一的VCC技术试验中心,形成了6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研机构。

现在,在延长石油的战略伙伴中,已出现国内外十多家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身影。工程院士杨启业、李大东等专家教授,经常深入一线为企业“问诊把脉”,解决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疑难杂症”……

过去几年,延长石油以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目标,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5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申报国家专利128项、授权63项。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依靠企业自身庞大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化示范,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履行社会责任 造福三秦人民

作为陕西工业经济的“长子”,延长石油勇于担当、牢记使命,立足陕西、振兴西部,始终把回报老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作为企业发展宗旨,推进企地结合,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过去一年,贡献各级财政456亿元,平均每天1.24亿元;“十一五”以来,累计贡献财政2045亿元,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

2006年以来,延长石油集团大力扶持地方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规模扩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延长石油90%以上的用工来自当地,累计为当地8万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社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是有了延长石油,延安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在洛川县交口河镇,延长石油与当地政府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特色的全省示范镇建设,成为企地合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亮点。去年,交口河镇成为陕北地区第一个GDP过百亿的“百亿镇”。2010年上半年,延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除了在延安、榆林等延长石油生产区域全方位、立体化帮扶造福当地百姓之外,延长石油的“爱”遍及三秦。在陕西省“千企千村”扶助活动中,延长石油对口帮扶45个村,大力扶持地方农林果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增强地方经济“造血功能”。投资10亿多元与地方共建油区道路超过7500多公里,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路”;出资超过7亿元,先后投资开发法门寺、南宫山、乾坤湾等多个旅游项目,投资打造了大型歌舞剧《山丹丹》、红色经典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等文化精品;投资1.8亿元建成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苹果节,来自全球各地的经销商共签约水果交易232.72万吨,总金额达到111.38亿元;出资超过2亿元,合作开发南沟门、王圪堵水利枢纽工程,积极破解当地水资源瓶颈;在黄龙县十亩地村完成110亩低产田改造,建成新品种核桃示范园;在洛川县金盆村,建成了多个养猪大棚,并对当地果园通道进行沥青硬化;在乾县金岭村,建设1000亩红提葡萄种植区……截至目前,延长石油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带动11个县提前脱贫。

陕西精密合金厂变身材料公司,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帮扶陕西诸多困难企业的案例之一;是延长石油,拯救了具有50年历史的西北橡胶厂,斥资48.5亿元全力打造的轮胎生产企业,使之青春焕发;去年年底,又将其下属的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延长橡胶有限公司、延长橡胶(泰国)有限公司进行二次重组,成立西北规模最大的橡胶企业——延长石油西北橡胶公司。作为延长石油集团整合的第一个非油板块公司,预计将在未来5年到6年内,实现百亿企业的战略目标;还是延长石油,启动兴化集团化工园区建设,投资46亿元建成兴化大化工项目,从而使兴化步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进一步巩固了兴化在全国硝胺生产龙头地位,开启了兴化集团加快发展、打造百亿化工园区的新起点;还是延长石油,在陕西化建发展遇到瓶颈之时,2006年划归后,经营管理模式由施工生产型向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建筑安装、技术服务一体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两年之后,延长化建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一举成为国内石油化工建设领域唯一的上市公司,有望在“十二五”末产值达到100亿元;也是延长石油,在陕西玻璃纤维总厂已经山穷水尽之时,果断出手接管,给了这家在陕47年历史的国企东山再起的希望。通过重组、接收这一大批遇到发展瓶颈的企业,在推动这些企业焕发发展活力的同时,带动了物流、装备制造、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1年,延长石油出资30亿元与省财政厅共同组建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成为专业化的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依托企业的投资和资信担保,全省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困局得到了有效破解。截至2012年底,保障房公司已落实融资规模116.98亿元,拨付建设资金66.56亿元,资金支持范围涵盖了全省各地7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房屋8.6347万套。

可以说,如果没有延长石油的重组,遍布陕北大地的乱采乱抽,也许早已令陕北无油可采,留下的也许就是千疮百孔的大地与油污染黑的沟沟峁峁。延长石油对于陕北石油有序开采和保护陕北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无以估量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延长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体现。延长石油集团所属油田原油最高含水量超过80%,面临如何处理大量含油污水的难题。油田公司新建现代化污水处理及回注设施项目42个,进行二次采油,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446立方米/日,实现采油污水零排放;建成清洁文明井场31768个,清洁文明油井率达98%;植树8533万株,绿化油区道路1.46万千米,种草34689亩;炼化公司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工艺,建成硫磺回收、中水回用等环保设施25个。延安炼油厂攻克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干气技术难关,每年节煤4万吨以上;建成首套硫磺回收装置,每天回收硫磺5~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16吨;气提净化水技术每年节水50万吨。他们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探索污泥与煤、生石灰按比例混合后在锅炉焚烧的工艺技术,锅炉渣实现无害化处理;延安石化厂2010年建成的120万吨连续重整20万吨苯抽提、14万吨柴油加氢、60万吨气体分馏、20万吨聚丙烯及12万吨MTBE装置,应用了多项高效环保技术。其中干气脱硫装置采用美国技术,硫磺回收率超过99.99%;加热炉和锅炉采用低氮燃料技术,减少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碱渣回收装置既解决了延安石化的碱渣处理问题,同时接纳延安、永坪、榆林3个炼油厂的碱渣,解决了长期困扰炼油企业废碱渣污染的难题。2006年至2012年间,累计环保投资64亿元,年均投入超过10亿元,使环保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鄂尔多斯的千里油区,累计建成清洁文明井场3.5万个,文明井场建成率达到96%以上;投资3.7亿元建设油区“绿色长廊”工程,累计植树11792万株,种草94737亩,绿化道路2.2万公里,使油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陕西省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的生动实践中,延长石油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世界500强,陕西的工业企业曾经离它如此之远;如今,又从未有过的距离之近。这意味着一个百年企业的二次崛起,然而更多的是一个地方企业所肩负的民生重托,一种企业使命的光荣传承。

高举着这面沉甸甸的“五一劳动奖状”奖牌,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沈浩动情地表示:“这是对延长石油十万儿女的褒奖,延长石油的发展没有终点,只有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使命感。”语音传来,延长上下一片沸腾,“当美丽的夕阳落下山头是否看见霞光中疲惫的身影今夜陪伴我们的是月亮和星星而明天又将和太阳一同起程当山丹丹花开了又是一个春我们依然在油海中搏击不停也许岁月走过不会留下痕辉煌伟业见证着我们的功勋我们是山一样的石油人冰刀雪剑中铁骨铮铮流血流汗不流泪无悔这风流人生我们是顶天立地的石油人原油奔涌着壮志雄心埋头苦干是我们永远的魂”的歌声在三秦大地唱响。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集团公司总经理贺久长(右二)在生产一线调研。

现代化丛式井组

现代化石油炼化生产基地

2011年打成我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被列为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

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碳氢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试验示范项目——全球唯一VCC试验中心和TRIG气化示范装置开工建设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5/20130503Y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5/03/0942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