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
子午谷又称子午道,在西安长安区南的秦岭山中,是关中通向汉中的一条谷道。进入四月,天气渐渐好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汽车沿着长安宽敞笔直的子午大道飞快地行驶着,沿路看去,大路两旁的绿树郁郁葱葱,尤其是那大片大片粉红色的桃花,犹如细薄的纱绢,竞相绽放,真是让人心醉。
美丽的终南山在我们的视线里一点一点靠近,车子驶上环山路,穿过千年古街子午镇,我们的车子来到了子午谷下的南豆角村,走在村里静静的街道上,享受着古老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看到保存完好的南北两个城楼时,我感到很惊奇,古砖、门洞、门转、闸门、门楼,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尤其是门里的墙上有两个又大又圆的窑窝,村里人说这是用来插顶门杠的,可见当时的城门多么厚重。进到城门里边,一排排老房老院呈现在眼前,这些院房都是用木檩和土坯建成的,在现在的乡村已经很难见到了。站在村南门楼下,远远向北望去,北门的城楼遥遥映入眼帘,过了那个城楼,就是北豆角村了,据说,这两个老城楼建于明末清初,原先还有厚厚的城墙,距今至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顺着南豆角村里窄窄的街道,我们来到了村外南头,看见两颗高大的古柏树,这树高直挺拔,郁郁葱葱,树干需三人合抱,这两颗古柏树是汉代古树,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我顺着一条细小弯曲的小道,登上了村前的一座水库,由于天旱的原因,水库里的水不是很多,几只水鸟贴着碧绿碧绿的水面在起伏飞翔着。我站在高处,看着下边古树、门楼、老屋、石碑以及近在眼前的子午谷,我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沿着山下细细的一条小道向子午谷走去,在一个农家乐的鱼塘边,一个年约七十的老人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钓鱼,我坐在鱼池边和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很健谈,尤其是对当地的历史典故相当熟悉。听我说起子午谷,老人一下来了精神,他笑着说,子午谷在历史上很有名气,许多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汉代的皇帝刘邦就是无可奈何的时候,率部从子午谷进山到陕南,整修军队,养精蓄锐,后来看到时机成熟,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成就了汉朝四百年的历史,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一句古语“汉王不进子午谷,难得江山四百年。”还有三国时的蜀国猛将魏延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谋,由魏延带领精兵五千,运粮车五千、顺着子午谷进兵奇袭长安,诸葛亮则率领蜀军主力从祁山进军,最后双方在长安会师。可惜魏延这条大胆而富有极大风险的计划,终因诸葛亮的谨慎行事而没有实现,否则,三国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公元230年魏国大将曹真率兵从子午谷进攻蜀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是啊,我面前的子午谷真是一条神秘而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道,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诗中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子午谷又称荔枝道,在唐朝的时候,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很喜欢吃荔枝,但是这种产自四川的水果离长安隔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了满足爱妃的这一愿望,唐玄宗下令整修了四川涪城到长安的道路。于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可口,须在三五日之内将荔枝运到长安的宫殿里,每年飞骑传递在子午峪里的道路上,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人与马,过去就流传着“子午道上马腾空,金果银果送朝中”的说法。
我行进在子午谷里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进山不到一公里,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座石拱古桥,这桥横跨山沟,宽约二米,桥面已被杂草覆盖,这座古桥全是用一块一块的方块石头垒起来的,没用一点砂灰粘合,且坚固结实,也称干砌桥,据说这桥是清代左宗棠捐资修建的。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石桥的半身处竟然长出了一棵粗粗的、枝叶葱葱的老树。我们沿着山梁,一会儿爬高,一会儿又顺着山坡直下,子午河的水渐渐变细了,水顺着沟底,在大大小小的青石中穿行而过,水流在青石上激起了浪花,河两旁的山坡上绿绿的树枝遮盖住了清清的河流。顺着子午河继续向深山走去,河水时宽时细,水流在山谷中上下冲落,有时形成瀑布,有时形成水潭。山谷里很静,只有河水哗哗的流水声。
我站在五道梁山顶,望着绵延起伏的山谷,脚下是陡峭险峻的子午古道,心里不禁感慨万千,这个具有千年历史,曾经是军马嘶鸣、战旗飞舞、客商云集的子午谷,这条几乎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神秘古道,如今静静躺在这里,留给后人多少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