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点半,刚吃过午饭,王如银就挎起自己的工具包骑着自行车准时和工友来到工地现场。刚到卓越集团项目报到的时候,工地上已经没有多余的铺位了,王如银就和一名工友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近四站的行程,王如银和工友每天来来回回从没迟到过。
“王如银话不多,但是干起活来实在没得说。”劳务公司4项目部顶板工长王志稳评价说。因为这两天没有顶板的活计,王如银就帮着做墙面,上胶、抹油、钉板、安装、拧螺栓等一系列工作都一丝不苟。在给模板上钉加固木条的时候,周围的工人都是先将木模板安装好,再钉加固木条,而王如银则是把加固木条钉好以后再进行安装。“实际上也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只要能达到安装要求就可以,但是先钉后装要比先装后钉方便一些,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速度能提高一些。”王如银说。装好墙面,在找支撑钢筋的过程中,王如银还时不时检查其他工友的螺栓有没有上紧,以确保每一处都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
“我之前还是木工工长的时候,王如银就在我手下做活,不管什么恶劣天气,该上工的时候他都照常上工,碰到别人不愿意做的难做的活,只要分给他,他就二话不说开始埋头苦干,不干好绝不罢手。”劳务公司4项目部经理桂千才这样告诉记者。据桂千才回忆,他还在西安音乐学院某项目的时候,正逢9、10月西安雨水较多,虽然雨不大,但是断断续续下了好久。很多工人都有了懈怠思想不想上工,可是王如银不一样。每次到了上工的时间,他就一骨碌从上铺翻下来,穿戴整齐往工地走,别的工人看到他的那种工作热情,哪还有想偷懒的思想,全都按时到工地上去上工了。“今年王如银本来是在别的项目上工作,但是我非常信任他做活的水平,所以前一段时间专门从别的项目上挖过来了。”桂千才说。
连着好几年,王如银都获得了公司的劳动模范的称号,从他手底下出来的活基本上都能达到免检的水平。“不把活做好,我心里就总是觉得很不踏实。”王如银这样解释。“当时和王如银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工人叫朱奎,两个人当时就像两头犟牛,不但活做得多,而且总是比较谁的活做得好,谁的活做得快。现在朱奎已经做了劳务公司2项目部的项目经理,但是王如银这个人一直不愿意提升,兢兢业业的在一线工作着。”桂千才说。
离开湖北项目到西安工作一转眼有5、6年时间了,王如银的大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而小女儿今年也到了入学的年龄。每次谈到自己的工作时,王如银总是说:“建筑这个行业干活辛苦,但是我不怕苦,就是有时候想家,妻子一个人照顾孩子和家很不容易,我又帮不上家里的忙,真觉得有些亏欠她。”干建筑工12年的时间里,王如银身边的工友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不管到哪个项目上做工,他都一直坚信着自己的标准。“我没读过什么书,就踏踏实实在一线好好工作吧。”
本报记者 刘楠 通讯员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