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网友在微博中爆料:在郑州市第八大街与经南三路交叉口附近,环卫工和绿化工反映上班必须穿印有个人名字的工作服,否则罚款50元,且拖欠工资三个月。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环卫工都把衣服上的名字揭掉了。其中一名身着橘色短袖工作服的环卫工表示,“谁干活还背个名字?人家劳改犯还不背名字哩!穿上感觉可不自在。”
在管理者看来,在环卫工工作服上印上环卫工名字,便于实时监督和管理。想法虽不错。但管理者想过没有:这样做是否会侵犯环卫工的人格尊严?是否会给环卫工造成自卑的心理压力?正如一位环卫工所说,“人家劳改犯还不背名字哩”,让环卫工“背着名字”上岗,难怪会让许多环卫工不自在。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环卫工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风吹雨打,更不论平时和节假日,环卫工总是为人们创造和谐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而不断努力工作着,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整个城市的优美,堪称“城市美容师”。而这些“城市美容师”不仅辛苦异常,而且有时缺乏最起码的被尊重。
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实名制”上岗是否会伤及自尊,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只有当事人——环卫工人。不少环卫工都把衣服上的名字揭掉了,有的面对记者还要发几句牢骚,便可见一斑。环卫工是社会上典型的弱势群体,但他们有做人的尊严,也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群体不时被曝出一则则让人心酸不已的新闻,这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委实不该。
大道理人人会讲,但有时即便看起来非常正确的“道理”,一旦和现实碰撞,也会变得粉身碎骨,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和力量。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性化管理,多替环卫工排忧解难,真正体现执政为民。譬如,将环卫工的工作服印上各自的工号,既避免了他们的尴尬,又便于城市有关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组织,也要担负起替环卫工维权和关爱环卫工的责任。既然郑州市发生这一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工会组织需第一时间站出来,多替环卫工说话,让他们体面劳动。
我们期盼这样的新闻不再,因为对环卫工人文关怀的缺失会让和谐社会酸不起,更伤不起。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