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事过两月,但30岁的张凯谈起这半年来的两次胜利大撤离,依然思绪万端、充满激动。
突遇动乱 他们赶元旦安全回家
2012年12月10日,由CPSK-CPJP-UFDR三方参与的反政府组织“塞雷卡”(SELEKA)在中非北部城市Ndele举起了推翻中非总统博齐泽的大旗,并在10天内迅速占领了中非北部、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不幸的是,中非共和国石油A、B区块项目正好处于动乱地区。该项目是延长石油集团和保利科技公司合作的海外风险勘探项目,肩负着落实集团公司“走出去”的战略重任,区块总面积40816km2。该项目自2010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2011年和2012年旱季累计完成二维地震采集1712.04km,评价落实一批有利圈闭,具有较好的资源勘探前景,2012年年底完成了两口预探井的钻井工程招标工作。为了确保两口预探井在2013年旱季顺利实施,就在公司人员紧锣密鼓地为两口预探井动迁进行精心准备的时候,却遭遇中非共和国国内局势发生突变。
2012年1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布红色预警,延长石油集团驻班吉项目组4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全面加强驻地安全措施,多方收集中非国内安全信息,同时做好紧急情况下的撤离准备。
国内,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沈浩高度关注中非事态发展,多次指示要全力做好现场人员的安全和紧急撤离后的善后工作,做好人身安全保护和重要财务票据保存工作。延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公司总经理王香增等领导也是心急如焚,随时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
此后,中非局势进一步恶化,群众游行不断,本来就极不正常的水电供应更加无法保证,国际航班停飞,法航从巴黎飞往中非首都班吉的国际航班在飞行了3.5个小时后又飞回了巴黎。12月26日,中国驻中非大使馆孙海潮大使再次紧急通知并召集所有在中非的中资企业通报了安全情况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为紧急撤离抓紧时间进行准备。
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中非项目组人员充分利用两年来和当地建立的良好关系,加强和当地两家私人飞机公司的联系,并在大使馆和经商处的帮助协调下,于2012年12月28日晚成功离开中非前往喀麦隆,最终转道巴黎于2013年1月1日全部安全回到国内。
为了延长发展 他们再赴险境
2013年,随着国际社会的介入尤其是中非经济共同体国家的施压和斡旋,中非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于1月11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签署了《停火协议》,虽然中非政府面临的威胁还没有真正解除,但局势渐趋缓和,2月中下旬部分中资公司陆续返回中非开展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延长中非石油项目,力争2013年旱季实施钻井工作,早日打开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海外石油勘探困局,包括张凯在内的中非项目组人员在成功撤离到国内后,密切关注中非局势的进展,并先后在北京、西安召开中非局势分析会,研究制定下步安全预案及局势稳定状态下的施工方案,及时为下步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后经与合作伙伴协商并经与驻中非使馆沟通后,3月上旬项目公司一行8人再次赴中非处理有关工作,实地了解中非国内政局和安全形势,以便落实下一步石油勘探计划。
项目工作人员在3月15日抵达中非后,连续拜见了我国驻中非使馆大使孙海潮,中非前总统博齐泽,前矿业部部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安全形势和政治走向,为钻井设备的动迁做准备。
两天后的3月17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中非过渡政府来自“塞雷卡”联盟的五位部长在赴前线城市Damara执行DDR计划时被士兵扣押,同时向中非博齐泽政府发出72小时的最后通牒,虽然在最后一刻博齐泽政府答应了叛军的要求,但反政府武装还是再次拿起武器向班吉进攻,虽然南非驻军竭力抵抗,但到20日之后,中非国内安全形势急转直下,班吉随时有被攻占的可能,大批民众上街游行。
惊魂四日 他们帮中国人安全撤离
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动荡局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沈浩董事长、冯大为副总经理、王香增副总经理多次指示,一定要全力确保在中非人员安全及时撤离,国内中非公司领导在落实领导安全指示的同时,要求项目组人员每2小时报一次平安。为确保人员财产安全,项目公司人员根据安全应急预案流程,制定防范计划,考虑到项目驻地与总统府太近,极易成为攻击目标,在和大使馆沟通后,项目人员决定先撤离到我国驻中非使馆。
21日,中非共和国首都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商铺关门,人员无法出行,反政府武装攻打至中非经共体划定的红线Damara处(距首都75km),项目组人员当天在使馆过夜。
22日,各企业人员从使馆返回驻地稍作调整,11点10分再次接到使馆通知,项目人员立即撤往使馆。此时班吉市内更加混乱,道路两旁携带武器的士兵随处可见,在主要路口有重机枪、火炮把守。由于使馆通知信息早、行动及时,在市内全面禁行前最终安全撤离到使馆,而同一办公区的思达公司因出发晚了5分钟,乘坐的车辆在路上直接被政府军抢劫征用。当晚,反政府武装攻破红线,南非军队伤亡惨重,叛军推进至据首都12km处,迫使总统下台。
23日,安全局势继续恶化,叛军随时都有可能占领班吉,孙海潮大使立即召集各中企领导共同商议,决定下午3点组织中方人员前往机场,撤出班吉。受中非局势的影响,仅有的法航、肯航、埃航已经停飞,私人飞机公司也都不再承接业务,经过工作人员的再三沟通,与延长中非项目组有着业务往来的法国LAPARA公司最终答应送8名项目人员前往喀麦隆雅温得。在使馆组织15名中方员工前往机场的路上,道路被垃圾、土堆等物品堵塞,行动迟缓,车辆遭到了手拿砍刀、石块、长棍等工具的暴民的砍砸,危急关头,项目组迅速调整计划,车队立即冲开人群返回使馆避难。
晚上,使馆外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安全形势更加恶化,23点50分,孙大使再次召集所有中企领导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外交部正式通告撤离中非的紧急通知。项目人员积极准备,确定第二天的撤离顺序及前后车辆手语的意义,制定沿途应急措施,每人随身携带部分现金用于沿途攻关发放,确保撤离成功。项目组人员的建议,趁当地民众还在睡觉、路上行人稀少时,撤离工作决定提前一小时于24日凌晨5点准时出发,事后证明,这一决策为顺利撤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4日,凌晨5点,使馆领导组织了5辆车辆,带领所有中方人员再次前往机场,途中再次遇到当地民众设障堵截,车辆随时有被打砸抢劫的可能。关键时刻,使馆王旭东参赞与当地民众紧急交涉,每辆车在交纳“过路费”之后得以通行,于凌晨六点到达班吉机场。此时机场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在与控制机场的法军交涉后,得以进入机场候机。6点30分,公司8名工作人员第一批乘坐飞机撤离出中非,9点30分抵达雅温得国际机场,后经过延长中非公司的协调,法国LAPARA公司又往返3次,直至下午6点左右,将其余20多名中方人员撤离到喀麦隆。
25日,办理落地签证、预订机票。
27日,下午降落到北京国际机场。
28日,凌晨1点30分,降落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项目组4人再次安全回到西安,张凯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如果没有中国驻中非使馆的处处保护,没有延长石油集团强大的协调能力,我们恐怕很难安全离开中非。”张凯感慨地说。
郝平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