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山沟沟里的红梅花

——记延安炼油厂职工闫改梅

2023年09月02日

在延安炼油厂生产建设大军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四班三倒,打破了正常的作息生活,与家人很少见面,默默耕耘在生产一线,为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很平凡,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正因为有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才有企业辉煌发展的今天。

延安炼油厂联合二车间常压主内操岗位的女工闫改梅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位。

闫改梅,1995年进入延安炼油厂,先后在150万吨/常压装置电脱盐工段、司炉、司塔、司泵等岗位工作,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由于闫改梅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很快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技术能手和业务标兵。

2006年5月,她被调入联合二车间参加300万吨/年常压-200万吨/年催化联合装置的试车工作。当单位通知她被抽调支援联合二车间试车工作时,她整夜难眠,在“小家”和“大家”之间权衡,因为当时只有三岁的儿子年幼体弱,经常生病,如果参与试车就要离家一个月到天津去培训,回来在试车关键阶段更要日夜坚守岗位。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舍小家,为大家,服从组织参与试车。这一参与,使她留给儿子的愧疚至今不能释怀。

在联合二车间试车最关键的阶段,儿子重感冒发烧昏迷不醒住进了医院,孩子在半昏迷中不停地念叼妈妈,家人将电话打给闫改梅,她正在装置上检查水联运、查漏点,这一环对试车后装置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试车时间紧任务重,她狠下心来将手机关机,镇定自若地与同事一道爬塔检查、堵漏、处理。等到干完这一切,她才想到了病中的儿子。整整工作了一夜的闫改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跑到医院,还好儿子已转危为安了。在后续的开车、大检修及装置改造运行工作中,闫改梅用她的执着和付出为车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闫改梅更是在2001年、2002年、2012年先后荣获延安炼油厂“三八红旗手”。

在2012年装置大检修工作中,闫改梅除了负责本职岗位的检修工作外,还负责车间的材料发放工作。由于检修时间紧,任务重,检修队伍加班加点工作,这就要求材料发放也是24小时同步,人不能离开检修现场。她24小时坚守现场,将材料的领取、发放、记录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整个检修过程没有发生任何错乱的现象。

2013年3月25日,由于原油库存低、含水大、泥沙含量大、操作波动异常,造成电脱盐全部断电,大量未经除盐的原料冲击常压塔。针对出现的问题,闫改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处理,经过6个小时的严格操作,装置终于恢复了正常。由于处理得当,避免了一次装置非计划停工。

人常说:“伟大出于平凡。”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平凡中的坚持!虽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她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忙忙碌碌、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成就了平凡的伟大。

炼油生产既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又需要扎实奉献、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在车间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她继承了延安炼油厂优良的工作传统和工作作风,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扎身基层、把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300万吨/年常压-200万吨/年催化是炼化公司最大的炼油装置,生产任务重,责任重大。她深深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收率,而且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为了实现“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工作中与人为善,积极主动地搞好内操之间、内外操之间、岗位之间、班组之间的工作关系。

闫改梅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新一代劳动者,就像山沟沟里的红梅花坚忍不拔,用自己坚实而又稳健的步伐,用默默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谱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体现着自身的价值。(惠小河)

上篇:夫妻采油工青春献石油
下篇:《烽火石油情》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5/20130531Y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5/31/0953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