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培养员工“家”的意识和“主人翁”工作态度,加大修旧利废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收到了良好效果。
每个零件都是“宝贝”
走进该公司机电修理厂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厂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用废旧的材料自制的火箭模型,他们给这个大家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柳林创新号。
由于市场上购买的拨轮器拆卸、安装井下设备的对轮、链轮、轴承难度大,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该厂员工用新旧材料搭配制作的拨轮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起来省时省力,这个创新项目的投入使用为该公司省去购买一台新拨轮器的费用(市场价:60万元左右)。
小高是该厂一名维修电工,笔者见到小高时,他正在车间的维修台上低着头认真地修理一台坏掉的交流真空接触器。不算很大的维修台的后面刻着八个字:爱岗操作、精细操作。
每次面对坏掉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小高耐心地查找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故障点都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安全点和利润源,丝毫不能马虎。他采取新、旧搭配,组合修复等多种方法,把换掉的交流真空接触器修好,重新再利用。即使那些报废的配件,小高都当做宝贝似地留了下来。工作之余,他把上面能用的零件取下来,一颗小螺丝也不放过。“这些小东西浪费了很可惜,如果下次同样的零件坏了,正好对上号。”小高笑着说。
“一些加工剩余下来的边角废料可以当做创新项目的原材料或者是做成一些展示的工艺品,同样能起到节支增效的作用,让人人成为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该厂一位管理人员介绍说。
截至目前,该厂在设备修旧利废方面大约节约资金19万元左右。
运输队员工变成“出租车”司机
该公司以内部市场化管理为平台,创新机制,推行各单位内部关联交易,驱动基层单位成本实行自我管控。该项政策自去年推行以来,各单位自负盈亏,控制成本意识明显提高,各单位之间的扯皮现象也没有了。受益单位之一的胶轮车运输队,使每位员工变成了“出租车”司机。最重要的一点是员工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由计划经营模式转变成市场经营模式。
运输队担负着全矿人员、材料、设备等的运送工作,全队每月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运送人员、材料等的劳务费、吸污吸尘费、洒水灭尘费等,而这些收入的实现全部要靠车辆这个“命根子”。所以,管好队内的每一辆车,让每辆车都成为利润源显得尤为重要。
运输队与采掘队、辅助区队、煤矿机关等13个单位有着关联交易。该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很多相应的管理办法。比如,特种车辆实行小时计算费用,运送人员、材料按出车次数计算费用,运煤、排矸等按吨计算费用。
与未推行内部市场管理相比,该队累计出车量同比下降22%,燃料消耗同比下降32%,车辆维修费用同比下降20%。
总结内部市场管理给运输队带来的好处:一是运输出车次数较往年明显减少,运输安全秩序得到了加强,提升了车辆运送的安全系数。二是用车单位统筹规划了人员材料的运送,提高了单趟运载量,提高了用车效率。三是由于用车量大幅度减少,车辆维修、保养等运输成本较往年下降了。四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比以前高涨了。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从生产、生活的点滴中抓起,倡导节俭之风。明确了办公用品计划、采购、储存、领用、考核等管理规定。一些办公用品坚持回收复用、以旧换新。倡导光盘行动。培养员工随手关灯、水、电脑、打印机的良好习惯。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将经济效益最大化。 (田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