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总工会面对区内中小企业、外资企业、非公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变化,按照“两个普遍”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深化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维权职能,强力构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不但让工会组织“建”起来,还让工会工作“活”起来、“转”起来。该区总工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组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模范县区工会”等荣誉称号80余项。
强化责任意识,构建工会工作新格局。在工作中,汉台区总工会不断强化各级工会组织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坚持工会的重大事项主动向区委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区委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010年,区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工会组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各方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
在工会组建方面,该区总工会坚持每年召开全区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将建会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街办,形成区总工会、镇(街道)工会上下齐抓,相关方面配合的建会新格局。区总工会坚持把企业建会和职工入会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条件,未建会的单位则坚持由地税部门征收建会筹备金,不得参与工会组织的评优活动。
创新建会模式,拓展工会组建新领域。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会组建工作,区总工会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通过多措并举、拓展空间,最大限度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出租车司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在内的非公经济劳动者吸纳到工会中来。
一是抓区域,形成面上推动。他们在镇、街道办事处采取“分片包抓、区域包干”的办法,强力推进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区域性工会联合会30个,覆盖企业446个。全区40个社区全部建立联合工会,对难以单独建会的门店、摊点,组织建立联合工会或把他们吸纳到社区工会等形式,实现了工会组织网络全覆盖。去年,区总工会联合汉江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在园区内新建26个工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了汉台区汉江产业园区总工会,共覆盖企业43家,一次吸纳7092名职工入会,开创了我省工业园区建会的先河。
二是抓难点,实施点上带动。为推进外资、个体私营等难点企业建会,区总工会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发扬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吃闭门羹、不怕坐冷板凳的“四不怕”精神,先后在陕西品鼎硬质合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肯德基汉中餐厅等多家外资企业建立工会,打破了外资企业建会难局面。在长征、天成等4家出租车公司建立工会组织,把394名出租车司机吸纳到工会中来。建立汉中运达批发市场联合工会委员会,创造了“合理切块、单个建会,理顺关系、联合建会”的组建工会新路子,结束了陕南最大批发市场25年没有工会组织的历史。
三是抓行业,实现线上拉动。为实现工会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区总工会通过联合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局成立汉台区民营医药行业工会联合会。将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15家企业成立独立工会组织,对212家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医药企业,采取“划线分片、联合组建”的方法,先后成立了15家医药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覆盖了所有小型非公医药企业。
加强机制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新水平。组建工会不单是增量扩面,工会“建”起来,“活”起来,更要“转”起来。为了健全工会工作机制,区总工会指导基层工会建立完善各项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使基层工会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将区总工会直属的基层工会组织按照单位性质和职能划分组建成6个基层工会主席联席会。为了健全队伍建设机制,他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在选举工会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经审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劳动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确保工会组织机构健全。在社会化管理上,为解决镇、街道工会无专职干部问题,区总工会先后为14个镇、街道办事处聘请了14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重点镇聘请了7名工会工作协理员。
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健全共决维权机制。汉中派林大药房在行业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后,职工每人每月基础工资提高了200元,持有药士资格证的职工每月加发100元,持有药师资格证的职工每月加发300元,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