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渭南市工会组织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渭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夯实基础,工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渭南市县两级工会争取党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建企事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实施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通过大力实施地税代收工会筹备金、聘任组织员、建立组建工作目标责任奖惩机制,使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截止2012年底,该市基层工会组织总数已达6594个,工会会员560291人,138个乡镇(街道、社区)建立了工会组织,工会主席按要求基本配备到位。渭南市总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在全市工会开展了“工会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双亮”工作,达到了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我市4个县级工会获“陕西省模范县工会”称号。
切实维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更加突出。市县两级工会主动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研究制定,配合政府(行政)做好基本养老保险,推动和监督“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低保”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建立了集体合同、工资平等协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针对中小企业维权难的实际,市县两级工会积极探索组建中小企业联合工会,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实行维权职能上提一级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维权难这一问题。
五年来,全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市总积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试点工作。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国企改制,坚持做到企业改制方案经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发展会员15900人,共为210人次理赔,赔付金额168000元。全市工会已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维权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忠实履责,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不断深入。各级工会初步建立了以生活救助、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助学帮扶、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帮扶体系。市总与市人民法院、市人社局、市司法局联合设立了渭南市职工法律维权联动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服务站和渭南市职工维权巡回法庭,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工会设立了职工维权“三站一庭”。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