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接下来是熔炼和浇铸。熔炼是在专门的炉内进行。金属溶液流入铁水包后,用机械或人工将铁水包运到砂型处,浇入模型中。记者数了一下,车间里一共有7个井式熔化炉,一天的作业量需要开4个。走近仪表盘,显示炉内温度为915度,不作业时,站在炉子周围,温度也足有45度上下。
砂箱浇铸后,冷却数小时,然后用人工或振动落砂机方法将铸件由砂型中取出。打箱后还要把铸件上的砂土与毛刺清除掉。代锯机等器械轰鸣着,使整个车间充斥着极大的噪音,所有的交谈都要在喊话中完成。公司也想给职工安装空调,可车间所用原料砂、陶土、粘土等均含游离二氧化硅,在型砂调制、制型和清理等过程中有粉尘产生,致使空调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夏季降温只能靠厂房两侧墙上的风扇。
“天气热时,风扇搅起的风都是热的。”去年刚进公司的周正海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蒸烤”。他说:“下午三、四点是最难熬的时间,噪音和燥热让人心烦,做什么都是一身汗,裤子贴着腿会一直湿到腰上。”为了防暑降温,公司里想尽了办法。除了高温补贴,每天下午,熬好的绿豆汤会准时送进休息室,冰棒、消暑药品也从未间断过。谈话间,时不时有职工走进休息室,拿起500毫升的不锈钢水杯,一口气喝干。
在热浪翻滚的空气里,工人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从头至脚都沾满了粘土砂,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脸颊流淌下来。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