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以下简称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因城市生活成本高,就业困难等原因,只有33.6%的农民工希望落户城镇。而近两年来,洛阳市进城农民工返乡就业现象开始凸显。另一份调查中显示,因信息不畅、就业机会有限,多数农民工返乡后收入较之外出打工差距很大。
实话说,农民工“逃离城市”几乎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从这个角度来看“33.6%农民工希望落户城镇”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是农民工已经融入城市各个行业,若是大量返乡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带来“荒芜”之感,建筑、家政服务、餐饮、小商品零售、运输等行业人员都将出现大量空缺,市民正常生活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要说农民工“逃离城市”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压力太大。在经济方面,生活成本高、住房困难就像两座大山,社会方面不仅户籍难以解决,子女上学困难、就业困难、就医困难也是“鸭梨山大”。不仅如此,由于远离家乡,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培训、维权、工伤、文化、娱乐等领域还都受到歧视,逃离城市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逃离城市”也不会真正解决农民工的“烦恼”。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再加上就业机会有限,收入较之外出打工差距很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农民工返乡基本上也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当前的城市化趋势相悖。因此,不管怎么看,大量农民工逃离城市都不是个好事情。
严峻的形势,已经倒逼着我们的城市要以更加科学的政策来“接纳”农民工,为其到城市就业和生活解除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忧。当然,主导权在政府,不妨加大对农民工日常生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开放户籍管理,并在医疗卫生保障和教育条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使农民工从内心里感到被城市认同,从而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依托。
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当地政府也应改善其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加强创业方面的资金与政策援助;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返乡农民工帮扶机制,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总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政府部门都要切切实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出得去、回得来。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