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流传着一则消息:“近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塞了一封致新生家长的信,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额一般为600元,最高不超过800至1000元。”这一“指导价”引发热议。有人吐槽,物价飞涨,600仅够一个月伙食费。更有网友感慨,恋爱谈不起了,注定孤独。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向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竟然塞了一封致新生家长的信,让家长注意控制孩子的月消费额。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是第一次成功的家校联系。
如今的大学生消费居高不下,成为经济一般的家庭的沉重负担。某高校一个学生社团曾经做过相关调查,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新生入学花费主要包括四方面:学费、交通费、购买学习用具、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学费和交通费,数码产品是新生入学的支出大项,而如果把各项支出加在一起,总计花销至少超万元。
消费是人生极其重要的一课,不少大学生因盲目攀比而出现的高消费,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羁绊,不仅沾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90后的大学生追求时尚、从众心理是他们互相攀比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把穿着名牌当成时尚、彰显个性的行为,从而盲目追求潮流、“超钱”消费。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攀比,和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不无关系。作为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孩子,爱要有度,要学会合理控制孩子的经济支出,拒绝孩子提出的过高物质要求。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的家长提消费建议,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蕴含着学校深切的人文关怀:一者,学校关心家长,提醒家长不要纵容孩子高消费而致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二者,学校关心新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新生学会理性消费。现在众多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任由学生盲目消费,这其实是大学精神的迷失与缺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这一好的做法,值得肯定和赞赏。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