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剖析腐败现象多发易发的深层次根源,除了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之外,文化方面的原因亦非常显著。国际反腐败理论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从社会心理和文化上把腐败看作是一种可以容忍的甚至令人羡慕的行为,腐败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反腐败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必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彻底瓦解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政状况和水准。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我国将反腐败引申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高度,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在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创举。因此,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重要基础性课题。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从业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概括,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及其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人们廉洁从政从业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政文化的根本特征。廉政文化的主要特性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化艺术等为载体,以“廉洁”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廉政文化有四个基本范畴,一是指廉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人们内心世界,形成廉政的文化动力;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廉洁从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
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的集中反映,其核心价值观,是务实、为民、清廉。它决不是具有浓厚人治色彩的“清官文化”的翻版。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廉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引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廉政文化是诚信文化。“人无信不立”。廉政是客观、公正、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都必须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贪污腐败、违纪枉法,必然导致诚信基础的坍塌,衍生出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最终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廉政可以建立起政府与人民的互信关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消除隔阂和误解。因而廉政文化还承载着社会和谐的使命。
廉政文化是道德文化。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对领导干部来讲,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对全社会来讲,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人格支撑“官”德,人品提升“官”品。廉洁从政从业、两袖清风,是人格境界,也是职业道德操守。
廉政文化具有文化一般规律。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廉政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文化,因此廉政文化建设也要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要充分利用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形式、载体、阵地等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文化的渗透性特点,在方式方法上注重人性化,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渗透力,做到润物无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廉政文化是实践的文化。我国廉政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廉政文化的实践性决定了此项建设必须坚持:(1)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2)言行一致,贵在示范。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修身正己,切忌说一套做一套。(3)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逐步提高。(4)求真务实,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纳入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部署,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落实。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改革改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与建立惩防体系、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促进企业发展、优化管理、提高效益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更好地适应改革、融入管理。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在提炼企业精神、概括理念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创建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廉政文化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企业文化主阵地,深入开展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倡导公民道德规范。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廉政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建立和健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逐步使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同时与董事会或经理班子一道,成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健全机制制度,整合资源。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谋划,统筹兼顾。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协调抓、班组干部全员抓的新格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可靠的制度保证。注重利用组织、工会、宣传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努力形成企业党风与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局面。
国有企业领导既是廉政文化的重点和关键,也是抓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能做到廉政勤政自律,而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要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区分层次,正确处理“立足于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与“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关系。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规范要求结合起来,与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抓住企业员工大众教育这个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使廉政文化大众化,让廉政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让廉政理念根植民心,让党风廉政建设获得持久的文化魅力。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广泛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国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大胆探索,在巩固基础上提升,在规范基础上拓展,积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节振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