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国家粮仓岂容“硕鼠”横行

2023年09月02日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百余“硕鼠”,他们涉嫌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达7亿多元。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此贪腐窝案的揭发,因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款三亿元外逃“引爆”。2011年11月,乔建军携巨款外逃,河南省检察机关介入侦查。随着调查深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原副总经理杨宏杰等110名粮库“硕鼠”先后落网。

检察机关称,此贪腐窝案件有五个特点:一是犯罪主体集中,中储量河南公司81名涉案干部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二是犯罪主要环节是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过程中贪污、挪用粮食资金;三是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粮库主任与财务人员直接操作,不通过专业化侦查手段很难查获;四是窝案串案居多,几乎全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五是涉案金额巨大,五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十人超过500万元。

粮库“硕鼠”与粮商的勾当,不仅令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及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八成以上的粮食,实际收购量不到五成。调查发现,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有的粮库粮食收购入库时缺斤短两,存储中被盗卖等导致的亏库非常普遍。如河南漯河直属库下属的一个代储库,2010年就被偷卖掉3万吨价值6000万元的小麦。更有甚者,通过往库存粮食中加沙土等杂质,制造“涨库”,从中牟利。

官仓老鼠大如斗,河南粮库“老鼠”成窝,与其说“老鼠”贪婪,不如说管理粗疏、监管无力。中储粮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地方粮库一把手权力很大,系统内部监管不足,地方监管部门难以插手,一旦粮库“一把手”出问题,上行下效、监守自盗、损公肥私便成常态,国家粮库就成了个人金库。

今次河南粮库揭发的贪腐窝案是中储粮系统的个案,还是普遍现象?亟待有关部门认真核查。该案的发生为粮食储备监管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应研究如何改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堵塞漏洞,防止贪案再次发生。

要断官仓老鼠的米路,还须探讨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对国企的监督,形成信息公开、多方参与、法律约束的国企多边治理格局。 □佚名

上篇:民警摔婴案,法律失声最可怕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8/201308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8/23/0961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