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南岸干活,一会儿再联系!”“不好意思,刚才在栽电杆,没法接电话……”“很多电杆倾倒,有好几根昨天来还好好的,今天又倒了,不知道几点能回来。”自此次连续强降雨以来,笔者几次联系供电车间主任董保庆,他都在油区电力抢修现场忙着。近日,笔者再次拔通了董保庆的电话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我正在罗家沟抢修电路,预计今天打通罗家沟主线路,现在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等下山再打电话吧!”此时,窗外的小雨正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而这一等,便是已经晚上10点。
今年7月,陕北大地一次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山体滑坡、洪水冲刷、道路塌方,致使油区电杆、线路、变压器等电力设施惨遭损毁,电杆、变压器等被冲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灾情发生后,供电车间全体职工都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奋战中抢修队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示了电力铁军的风采,更让我们一起见证了钢筋铁骨的“电力铁人”是怎样炼就的。
7月29日,天气阴霾,一大早,董保庆办公室就人来人往,各种请示汇报、协调安排应接不瑕,董保庆一边打电话和厂里协调车辆、材料,一边了解情况安排工作,好不容易各项工作安排得差不多了,时钟已经指向了8点半。他急急忙忙将剩余的事情托付给副主任杨晋荣,便穿上那套被太阳晒得有些褪色的红工衣带领第一抢险队的队员和工具又上山了。
此时,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零星的雨点,今天他们要去的是罗家沟,在这次暴雨中,罗家沟做为采油二大队的主产区,共有200多口高产油井,但整个区域受灾比较严重,道路、电力设施严重受损,多处塌方、泥石流将山上许多路段全部掩埋,就连村里的柏油路也被雨水冲刷得变了形,一道道深不见底的沟壑随处可见,山间、地头、沟槽里到处都是倒掉、折断或是倾斜的电杆,原本整齐有序的电缆像是一首跑调的乐谱,杂乱无章的挂在树梢、埋在田间。面对路程遥远,材料搬运十分不便,抢险恢复极其艰难等困难,董保庆没有退缩,他们的目标就是力争当天打通罗家沟,修复1017高压线路,让沉默多日的200多口油井再度发声。
车辆行驶到沟口,董保庆与大家一起迅速有序地拿起导缆、角扣、断线钳子、横担等维修物品开始了今天的徒步之旅。山下的路段还比较好,虽然损毁严重,但有柏油路的路基走起来比山路的泥泞要好多了,凭借多日的磨炼,大家可以说是如履平地。不多时路况变得更差了,很多地方因为塌方根本无路可走,每行进一步都非常艰难,更不要说要负重达10多公斤了。董保庆二话不说脱下雨鞋、挽起裤管一步一挪艰难地走在最前面,滑倒了他站起来大声提醒后面的工人要注意,然后开着玩笑继续往前走,长达七八公里的路他们足足走了3个小时才到达第一根倾倒的电线杆前。
来到故障点难题又摆在了大家的面前,泥石流将电线杆冲到了二三千米远的玉米地里,玉米地里深达一尺的稀泥将电线杆紧紧包裹,而原来的地方由于山体滑坡已经无法再栽杆,只能另选地址,二次施工无疑为作业更增加了难度。董保庆带领技师先对周边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选好地址后开始组织大家挖坑、抬杆,抬着重达1吨多的12米电杆在全是稀泥的玉米地里每走一步都是对身体与意志的巨大考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第一根倒杆终于笔直地站立起来,紧接着,大家迅速拔营奔向下一个目标……在作业过程中,无论是选址、挖坑,抬杆、扶杆董保庆都抢在最前面,他还要负责协调吊车、联系供应科调材料、协调其它各队抢险,在现场他是最忙的一个,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干活,没有一刻停歇。他说:“我们的工人都非常辛苦,这些日子里大家都褪了一层皮,我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才能带领大家打赢这场恶仗!”汗水与雨水交织着滑过他黝黑的脸庞,他沙哑但却坚定的号子声响彻整道沟,没有人知道,此时的董保庆还发着高烧。
在整个抢险过程,他们全队没有一人喊累,没有一人叫苦,无处不体现着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顽强作风。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奋战,油区的电力设施也得到了迅速恢复,截止到8月2日,油区电力设施恢复达到30%,油井电力恢复达1300口。 (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