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雎鸠鸟的故乡

2023年09月02日

·吕苇·

诗经里的第一首诗是《关雎》,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诗,缠绵悱恻,且歌且吟,宛若一幅摇曳动感的图画。从这首诗里看出古人的爱情是多么大胆而含蓄、浪漫而富有情调。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如果让我翻译,大抵就是说,清脆鸣叫的雎鸠鸟啊,欢快地飞来飞去。在那河中心的小绿洲上,住着一个善良美丽的好姑娘!那清澈水底随着水流左右摇摆的水草啊,就像我忐忑不安的心情。美丽而害羞的姑娘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满心都是她娇羞可爱的模样……我要为她弹奏着乐曲,让她快乐得如雎鸠鸟一样飞翔……

我一直觉得古文的翻译要译出她的意境来,而绝非简单的文字的单个解释的集合体。文化、习俗、文字含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而文章所反映出来的那种灵魂、精气却是永恒的。就像爱情的感觉,亘古中外都差不多类似这个道理一样。

这首《关雎》我从小就倒背如流,喜欢之极,虽然那个时候似懂非懂。后来读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其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忽然间就想到了《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应该指的就是同一种水草吧?

想一想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情景:青年男女在蜿蜒的河流边约会,河两边长满茂盛碧绿的水草,河底清晰可见小鱼在游动,还有长长的随着水流缓缓左右摇摆的水草,姑娘羞涩地低着头,含嗔带笑,小伙子心跳如鼓,脸色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而水底那些青葱修长飘摇不定的荇菜则是古往今来无数纯真美好爱情的见证者。

那么,古人所说的“河之洲”,这个宛若桃花源一样的地方到底是指哪里呢?据朱熹考证,这应该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的洽川镇莘里村,古称“有莘国”。这个地方地处黄河之滨,面积176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就像陕西任意一个地方一样,要是说起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来,肯定都是滔滔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般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而洽川这个地方就埋葬着五帝之一的帝喾,商代贤相伊尹在此躬耕,孔子高徒子夏在此设教,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的母亲家也在洽川。

传说中西周文王与洽川美女太姒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他们的爱情就是《关雎》一诗的完美演绎。史载,太姒出生在夏朝国王禹之后代有莘氏部落,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洽川镇。周文王姬昌在洽川遇到太姒,惊为天人,因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姬昌遂迎娶太姒。她与周文王共生下十子,长子伯邑考因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王杀害,其余九子中唯有姬发、姬旦贤能,能左右辅文王。文王驾崩后立姬发为太子,就是周武王。如今的洽川,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当地最有名的温泉“处女泉”就是周文王与太姒优美纯洁爱情故事的见证。

夏阳瀵(fèn)是其中最大的温泉,相传周文王在此推演八卦,又名八卦神瀵。这个独特的“瀵”字,就是特指洽川从地下深处喷涌而出的温泉。为了一个地方的温泉,特地造了一个字,这恐怕是中国文化里最为独特的现象吧?

夏阳瀵在民国时期由于黄河游移,一直湮没于滚滚黄河水中,在浑浊的黄河水里显出清碧一线,东流而去。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黄河防洪大堤建成后,夏阳瀵才露出真面目,一泓清水,直径90米,尤其入冬之后,温泉流经水渠上方雾气弥漫,绵延数十里,蔚为奇特壮观。

温泉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茫茫芦苇荡中间有一条十几米宽阔的水道,游人驾着小船悠然自得地在碧波中嬉戏。十万芦苇十万兵,轻风吹过,宛若埋伏着千万雄兵。

荡舟其中,不时可见各种大大小小的水鸟鸣叫着飞来飞去,据说这里有白鹭、灰雁、珠颈斑鸠、灰椋鸟、环颈雉、鸬鹚、白秋沙鸭、凤头百灵等各种鸟类多达91种。

微风从耳边轻轻拂过,蓝天上点缀着片片白云,绿水里鱼儿游动,风吹过芦苇荡一片沙沙响,间或传来飞鸟清脆的鸣叫声,美景如诗如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些欢快地鸣叫着掠过的鸟儿不就是传说中的雎鸠鸟吗?

上篇:向生产自救的延长人致敬
下篇:静静填字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8/20130823Y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8/23/0961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