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团队为基础抓骨干建队伍
桃园社区将思路和视角从在职职工不断向退休职工,桃园、川口地区的外单位职工,社会流动人员延伸,进行广泛地不拘一格的摸底、调查,筛选出不同爱好的文体骨干,造册登记,任命培训;对原有团队负责人因年龄偏大或欠缺组织领导能力的稳妥进行调换。为切实加强管理,又明确退管科一名副科长具体负责,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专职管理。社区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十多万元,先后建起了“中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广场文化活动辅导站”,对座落在各地区的4个活动室进行了修缮改造,改建装饰了排练厅、管理室、库房和露天排练场,添置了戏箱、乐器、服装,建立了管理制度,领用保管制度。他们以文体团队为轴心,先后组建起了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模特队、太极拳队、秦腔自乐班、豫剧自乐班、书画摄影协会,乒羽象棋协会。“家有梧桐招凤凰”“插下帅字旗,就有吃粮人”各团队的队长就是“旗帜”和“磁铁”,吸引了周边有兴趣爱好者纷纷慕名加入,人数逐渐达到600至800人左右,正常活动一直保持在600人以上。
二、以创新为活力提档次创品牌
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奉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坚持走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的路子,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为走向社会而上档次,创品牌。曾聘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铜川市舞蹈家协会秘书长付瑞芝,省武协会员、市武协副主席苏洲,省音协会员董小栓,省曲协会员、市曲协理事黎树文,书画名家刘文仁,王石凹工会俱乐部鼓师赵武学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编排和业务指导,使各团队的演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矿务局首届、二届职工运动会上,桃园社区都承担着重要板块的大型表演,均获得各届广泛赞誉。
三、以活动为纽带抓经常广普及
桃园社区的群众性文体团队从以前曾有过自生自灭的经历中体会到,要保持人员稳定,使团队有生命力,就必须经常开展活动,以活动带普及,凝聚人心,扩大影响。为此,一是对在职职工按“三型六化”的标准要求,注重行为规范军事化的养成,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统一着装,队列方阵;有组织地开展羽毛球、乒乓球、歌咏比赛,以及就近登山、野营拉练等活动。二是组织书画摄影协会每年两次书画展,相互观摩、切磋、交流,请名家点评授课,每年春节为困难群众义务写对联,送温暖。三是要求各文体团队做到年有规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
存在问题:社区群众性文化团队最易因意见不一,互不服气而产生矛盾,甚或拆台,解体,自生自灭。因而笔者以为,一是选配好各团队的“头”是关键,这个“头”,要有魅力,能服众。二是加强教育,整顿和管理,不能放任自流。三是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社会效益:社区群众性文体团队的应运而生,繁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社会效益。
一是整合了文化资源。把这些零散的,弱小的收编、聚合起来,使它们有了组织,有了依靠,有人管理,避免了游击式或被边缘化;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演,演有效果。正像有人所说:“闯荡了多年,如今我们才找到了娘家”。
二是满足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把众多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参与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使中老年看到了自身价值,焕发了青春活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是促进了和谐。通过文体娱乐活动的联接,建立了单位科室之间、邻里家庭之间、居民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邻里相帮的新风尚逐渐形成。
四是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用先进文化教育人,用文体活动凝聚人心成为社区领导的重要抓手,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搭建了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提升了文化强社的软实力。 (陈海莲 刘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