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国庆节即将来临,多个版本的“拼假”攻略在网上疯传。
攻略一:中秋节请3天:即可享受9月14-21日的8天长假。
攻略二:国庆节请2天:从9月28日放到10月7日即可享受10天假期。
攻略三:请11天:申请中秋8天和国庆10天的假期,然后在9月22日-27日请假,即可享受“超值24天套餐”
东“拼”西“凑”的假期换来连续多日工作,那么,为什么不少人仍乐此不疲?人们热衷“拼假”,究其原因,是为了错峰出游,享受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然而,硬性的假期设置,让假期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不少尴尬与无奈,合理化的休假安排距离百姓有多远?
清华大学教授、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说,“拼假”反映出我国公共假期少,人们渴望长假带来更多休息,也折射出目前的假期安排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有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几乎占到全年的1/3,为何老百姓还是感觉“太少”了?
业内人士指出,2013年节日及纪念日放假总数29天,但实际上法定节假日只有11天,另外18天都是从周末“挪”过来的。这样一来,11天的法定节假日,不但没有多休,反而比去年还少了5个正常的双休日。海口市民赖文臻说,拼凑出来的假期,不仅没有让人更好地放松休闲,反而感到太累、太折腾。但是不拼假,假期太短,出游又不方便。
“被安排”的节假日“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质量难保障。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约有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出行。9月30日当天,全国道路旅游运输量就达到8560万人,超负荷的流量让多地“高速路”变“停车场”,全国各大知名景区人满为患。
专家表示,国务院的放假安排只是指导意见,各个部门或单位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管理,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员工诉求,适当调整工作日和休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施行以来,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享受带薪休假的待遇,超过四成人对自己休假状况感到不满或无奈。
(傅勇涛 王自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