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华
我这一生,不知过了多少个中秋佳节,浪漫的、平淡无味的、不知不觉、有滋有味值得留恋回忆的,可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掀起浪花留下深深记忆的却是1955年的中秋佳节。
那时我在西安飞机场当信号员,中秋之夜那天,月明星亮,我们场务连吃过晚饭后,每人拿一包食堂发的月饼,提个小凳子,来到楼下操场,参加连队“迎中秋抒豪情文艺晚会”。
全连百十号人,围成一个大圆圈,人人激情满怀,个个兴高采烈,连队俱乐部主任讲了几句开场白后,连长、指导员也分别讲了几句祝贺晚会成功的话,便开始表演文艺节目。
晚会开得很特别,没有灯光布景,没有舞台演员,也没有预先排练好的精彩文艺节目,每个参加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晚会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一个人擂鼓,一个人传彩球,当激越的鼓声猛一停,彩球落在谁手里,谁便站起来表演节目。节目由自己选,讲故事、说笑话、出洋相、唱戏唱歌、说段子、朗颂诗……表演什么都可以。只要健康向上,任人开心、发笑就行,真可谓南腔北调、五花八门,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形式灵活多样、风味各异。时而逗人捧腹大笑,时而让人啼笑皆非,有的叫人荡气回肠,有的令人悲凄落泪……全连人因平日飞行练训日夜忙碌,好长时间没有聚在一起这么开心过。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团圆之夜,全连人围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边演节目,多浪漫,多富有诗情画意呀!
当彩球突然落到我手上时,我顿时慌神了,瓷愣了,我既不会讲动人的故事,也不会唱委婉抒情的歌曲,更不会说幽默逗人的笑话,一时狼狈不堪,不知如何是好。大伙一边鼓掌一边高喊:“来一个!加油!”正当我骑虎难下不知所措时,班长向我递了个眼色说:“你就把你昨天写的那首《当我戴上了领章》的诗,给大家念一遍不就行了?”他的话一下提醒了我。在当时我已是连队里“报上有名,广播里有声”有名的“土记者”“小诗人”了。我便鼓起勇气,清嗓朗颂了起来:“为什么天空是这样蔚蓝/为什么太阳是这样红艳/噢!我明白了/因为我第一次戴上了领章/天空蔚蓝/是我领章照亮/太阳红艳/是和我领章上的银星比光/……星,是五星国旗上的一颗星/我,是护卫和平的航空兵。”
由于这首诗感情真挚细腻,生活气息浓郁,说出了空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人民,忠于党,献身国防事业,当好空军战士的心里话,因而受到同志们的好评和欢迎,引来阵阵热烈掌声和一片叫好声,这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感到极为高兴。
晚会后,根据同志们的意见,我将诗进行了加工修改后,斗胆包天地寄给了当时的《西安日报》,真没想到《西安日报》竟在1956年6月17日将这首诗发表了,这是我写诗的处女作,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全连同志为我的诗在军外报刊上发表而高兴,纷纷向我祝贺,鼓励我多写反映军营生活,特别是空军战士生活的作品。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首小诗发表后,还参加了1956年西安市首届青年业余文学创作评奖,并获得了三等奖,我荣幸地出席了在人民大厦召开的颁奖盛会。诗后来还被选入征文获奖诗歌集出版,这是我文学创作的第一次获大奖。这次的获奖,促使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使我为文学这个神圣的事业追求奋斗了整整一辈子。
后来我仔细一想,当初如果没有那次中秋节文艺晚会,如果没有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热情鼓励、帮助,《当我戴上了领章》这首诗就不会发表,也可能不会有我这一辈子的文学追求之路,更不可能有后来我的诗歌作品集出版。所以,我永远忘不了军营中那年的中秋节和那个欢乐的中秋之夜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