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教育学院附中,一堂本应该普普通通的英语课,却上演了一场学生“弹劾”老师的戏码。13日上午,初二(11)班的英语课堂上,有学生当场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欢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要求全班表决,更换英语老师,获得不少同学的举手赞同,老师当即离开。学校称将处分“肇事”的学生。
在“师道尊严”早已不再的今天,发生初中生当堂表决“弹劾”老师的事件,多少还是让人有些吃惊。
学生以这样一种略带“极端”的方式表达内心诉求,一者,表明学生的独立性在增强。无论是国旗下讲话临时撤换讲话稿抨击当今的教育,还是当堂表决“弹劾”老师,无不是独立性支配使然。要知道,现在的孩子青春期比较早,而初中阶段便是他们人格的叛逆期。二者,表明学生向往快乐的课堂教学。课堂本应充满快乐,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令学生相当反感,致使师生矛盾不断。三者,不少学生容易被“意见领袖”引导,缺乏辨识能力。当有学生当场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欢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并要求全班表决时,竟然获得不少同学的举手赞同。
师生关系是当今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之一,将师生尤其是教师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师生关系在新时期变得越发脆弱,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育的方式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育却还停留在“唯分论”的阶段,品德教育、礼仪培养等被忽视了,这是各地学生频频“发难”的主要原因。因时而变,因人施教,这才是教育的正道。当然,学生应该被允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必须要真诚地表达,更需要注意场合、时间和方式。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合作伙伴,
他们之间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打造快乐课堂,是教育的宗旨。课堂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淡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稳;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谐。对学生“弹劾”老师这一事件,当事学校也不必挥动惩罚的大棒,社会也不必放大解读,冷静看待该事件,我们会发现错的绝不仅仅是当事的学生和老师。 (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