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走穴”暗流涌动,医师多点执业何去何从?

2023年09月02日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

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同时让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然而它却并不受医生待见:自试点以来,深圳只有36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江苏全省仅200多人申请且多为退休专家……缘何官方兼职“遇冷”而私下“走穴”“繁荣”?多点执业的推行还需突破哪些束缚?

百姓期盼政府倡导 医院医生“敬而远之”

2009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试点。

“在家门口能看上大专家,梦寐以求啊”“支持专家轮流定时来基层,方便群众也带动基层医生的水平,是个解决看病难的好办法”……政策推行之初,网友们充满期待。

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北京2011年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截至今年6月,申请注册主动受聘多点执业的医生共1085人,仅占所有医师的1%多一点。

浙江自2012年2月试行以来,前半年只有几十个医生注册。今年注册虽突破2400人,但绝大部分是医院组织的帮扶行为。

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余新乐说:“目前的被动多点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调动医生积极性的作用不大。”

与之对应的,则是“走穴”“飞刀”的暗流涌动。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四五百台手术。他说:“我每年跑的医院有30多家,经常去的也有四五家。”

作为民营医院,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没有争取到一名医生前来多点执业。院长卓永岳说:“现在专家来临时会诊,靠的都是私下交情,一次600元至800元,直接给专家个人。”

医学论坛“丁香园”网站上一项3000多名医生参与的调查显示,55%的医生认为“所在医院医生‘走穴’现象普遍”,近三成医生表明“本人曾‘走穴’”。

医院忧“肥水流外人田” 医生怕“枪打出头鸟”

“允许名医专家多点执业,可能会‘肥水流外人田’。”北京一位三级医院院长坦言,自己希望引进更多的名医,但会“按住”本院专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大专家出去会带走一部分病源。

目前,各地多点执业一般都要通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因此所在医院的态度成为注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笔者调查发现,公立大医院大多对此不积极。“医院培养医生,给他发工资奖金,给他发展空间,最后成果却分给了其他医院,这有些不公平。”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从人事管理角度来说,医院间很难合理分摊医生的培养费用和待遇。

人员流动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也是医院担心的问题。“医生多点执业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医生流动性加大,会不会导致医疗事故增多?”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沈华浩说,在国外执业医生只负责在该医院上班时间内的所有诊治,而国内医生随时会被叫到医院救治危重病人或会诊。

不少医生则表示,如果所在医院不同意,自己不会去主动申请多点执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张医生说:“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医院决定,如果我不安分,会影响自己前途。” (下转二版)

上篇:省重点项目长宁河特大桥悬灌梁提前合龙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9/201309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9/25/09775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