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姜樊)上海自贸区9月29日正式挂牌。这个被业界赋予更多“自由”含义的地区,也正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增添不少美好愿景。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上海自贸区发布会上透露,11家金融机构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
银监会表示,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已批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上海银行获准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行,招行、浦发行获准筹建自贸区分行,交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自贸试验区专业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自贸试验区支行。
据介绍,下一步,银监会将按照相关政策,遵循贴近服务自贸区内实体经济活动和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原则,继续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贸区设立分支行。
“银行都想首批进入自贸区,都想亲自去试试,这片土地究竟能够种出什么样的庄稼。”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在他看来,现在的上海自贸区就相当于35年前的深圳,是一片金融创新的试验田。而金融机构积极地申请参加,也正希望自家银行能够更加靠近这一自由的试验田。
实际上,除了创新,自贸区金融改革也将高度重视风险的可控。廖岷表示,自贸区一方面要推进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也要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他表示,对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在更开放的环境下展业,风险管理任务更艰巨,所有银行业展业要符合银监会现有监管要求。而对监管层而言,应努力研究对监管制度创新,贴近市场贴近机构来提供监管服务,并审慎监管指标,比如存贷比、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这些都会根据区内银行展业的实际进行调整。”
此外,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也表示,自贸区内所有金融改革均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央行将与上海市政府加强合作,密切评估和跟踪,防止热钱通过自贸区冲击境内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