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好公公的腿脚、婆婆的肩膀、丈夫的眼睛、孩子的摇篮,终身不变。”这是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当选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的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居民丁水彬一直努力的方向。
义无反顾挑起家庭的重任
丁水彬的公公在1972年出差时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她的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面对这样一个家庭,丁水彬并没有退缩,义无反顾与王健宏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时也有人劝过她说,这一结婚就要负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还是多考虑考虑,不行就算了。可是丁水彬却说:“这些事我都想过,我自己从小失去了父母,想孝顺都没地方可去,虽然我公公身体不好,但是每个人都会老的,得病是不能免的,我还年轻有力气干活,为家庭多付出点没什么。”
从1999年起,嫁给王健宏的丁水彬就挑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白天,为了不让长期卧床的公公生出褥疮,每隔2到3小时就帮公公翻一次身,还得按时给公公的伤口烤电、换药,为公公擦洗身体,更换尿布、尿褥。晚上当公公睡下了,又要对尿袋、尿壶、尿布、内裤进行清洗和消毒,常常忙完都已经是深夜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公公从未发生过身体感染,更未生过褥疮。
公公年龄大消化不好,在饮食上不能吃辛辣过硬的食物,为了让老人吃着舒心,丁水彬一日三餐给公公单做一份,做得易消化又有营养,还不定时准备些水果、点心给老人加餐,这样算下来一天就得给公公准备六七餐。由于长期卧病在床,公公的心情时好时坏,要么整天不说话,要么就是见谁说谁。有一次,丁水彬看见公公向婆婆摔拐杖,就劝了几句,公公竟然让她滚出去,少管闲事。丁水彬并没有放在心上,她知道公公常年被病痛折磨,并不是有意要给自己发脾气,等公公平静下来,端起一盆水走到公公身边细心帮他擦洗身体。
就这样,虽然日子苦点累点,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丁水彬就觉得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患病失明
2002年6月24日,丈夫王健宏因感冒发烧服用一种西药诱发过敏,后经多方求医无效,最终导致双目失明。突然的变故,让这个本身清贫的家庭变得负重累累,家庭重担全都落在丁水彬一个人身上。为了给丈夫治好眼睛,她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医院、打听各种偏方。从2002年至今,她陪丈夫9次住院、15次动手术,花费十几万元,家里因此负债累累。每次丈夫住院,丁水彬都日夜不离,为了给丈夫治病,她跑遍了西安市所有医院,还专程到北京求医。经过丁水彬不懈努力,丈夫的眼睛正在慢慢朝好的方向发展。她说就算丈夫的眼睛好不了,她也不会离开这个家,会当好丈夫的眼睛,照顾丈夫一辈子。
2003年,婆婆也病倒家中。此后,婆婆身体时好时坏,病情时常发作。有一次,婆婆半夜犯病,在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丁水彬就一直守护在病床边,端水送药。从此,为了不让婆婆劳累病倒,家里的重活粗活丁水彬就全都揽到自己身上。
今年76岁的丁水彬公公已经卧床四十多年,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两年间四次病危,都是她陪同老人住院,日夜陪护,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丈夫,一天四次在家里和医院之间往返,虽然没有抱怨过辛苦,但是却一天天瘦了下来。邻居们常常对她婆婆说:“要不是你这个儿媳妇你们家早就垮掉了,她心肠太好了,就是自己的亲闺女也没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
行善从不间断传递正能量
这些年来,全家仅靠公婆微薄的退休金和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的600元工资生活。因为家里有三个病人看病需要花钱,年幼的孩子还要抚养,她已经很久没有为自己添置过一件新的衣服了,连得了胆结石也没有及时治疗,为了节省手术花费的五六千元,一直忍痛拖到现在。
虽然生活上非常贫困,但是她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的她经常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孤老、残疾人。在社区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她发挥自己所擅长的缝纫技术,义务为社区居民缝补衣物,仅仅两年时间就无偿缝补衣服200多件。在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还拿出两百元钱捐给灾民,并无偿鲜血800毫升。
在社区工作的张大姐对记者说,丁水彬工作非常认真,对待老人很有耐心,家里那么困难了还不忘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佩服她。
丁水彬多年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两次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全国孝老敬亲之星”、“陕西省十佳孝亲敬老楷模”、“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等荣誉。提起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丁水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模范做的其实也都是平凡事,我觉得之所以被大家推为模范,只不过是将平凡的事情坚持做下来了,只要我们都有一颗持之以恒行善的心,我们人人都会是模范。”
爱笑的丁水彬知道未来的路并不一定轻松,困难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她坚信通过全家人的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她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继续把这个家支撑好、经营好。 本报记者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