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的一天,我们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全国劳动模范冯忠诚。他本色不减当年,扎根“农”业,做田地文章,现在是汉中市忠诚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当家人。
走进忠诚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本营——牡丹园,门卫告诉我们,他们当家的不在。
办公室的同志随即给我们说,稍等一下,他就回来了。
“刚送走几个客人。”冯忠诚还是那以往的作风:没有一句客套话,脸上少有笑容,身穿深色的衣服,头发有些蓬松,说话办事低调。
同行的小吴先开了腔:“冯劳模,我们今天来想看看这些年你搞的那些新设施,新项目。”
冯忠诚递给我们两份材料,“你们抽空看看。”说完就领我们向正建设的育苗中心走去。只见一座座钢结构厂房模样的大棚,耸立在牡丹园南侧,“这是我们正建设的智能化育苗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在大棚蔬菜区,只见一排大棚一字排开,有的棚中还有大白菜,“这些大棚主要生产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蔬菜基本都卖完了,新一轮种植还没开始”,冯劳模边走边说。
我们踏进他们的水稻大田。只见沉甸甸的稻穗在微微秋风吹拂下,上下抖动,似乎在向客人点头致意。冯忠诚在田里捧着几枝穗稻左看右看,对我们说:“今年气温高,又是一个丰收年。”
“去年是第九个水稻丰收年,今年是第十个丰收年!”冯忠诚重复了一句,脸上顿时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冯忠诚给的材料,一份是陕西省认定的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汉中市汉台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显示在《决定》后附的名单上。一份是忠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情况。这是冯劳模的最新成果。
1976年冯忠诚中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就与种粮食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用双手种粮,而且下功夫用脑子种粮,用科学技术让土地多产粮食。几年时间,他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并把生产的粮食都卖给国家。那年头粮价实行双轨制,平价和议价,可冯劳模把全部粮食按平价卖给国家粮库。别人说他,你怎么也得拿一部分粮食卖议价呀,全卖平价可就亏多了。你听他咋回答的呢?“我一个贫苦农民,能一下子生产这么多粮食,全凭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理应当平价卖给国家,不能知恩不报呀!”
于是,他成了售粮大户。有人曾粗略计算,从1985到1994年,冯忠诚累计平价向国家售粮超过100万斤,自己少收入也在30万元左右。他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1989年,他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打这起冯忠诚种粮的劲头更足了,坚持实行科学种田,大胆试验,不断创新,他要组织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尽快致富,先后创办“朝阳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艳阳天农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大发展探索新路子。
1995年,他办了公司加农户的科技型企业——“忠诚农业生产资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带动6个村近千户农民脱贫致富。
2000年3月,“汉中市忠诚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他围绕田地做大文章,生产粮食蔬菜、繁育苗木、家禽家畜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生态旅游、科普教学,创建多品种的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到2004年,这个快速发展的公司被市、区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汉中视察,专程到公司下属的牡丹园考察,勉励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收入”。就在这一年,冯忠诚名扬天下,成了全国农村改革十大新闻人物。
2005年,汉中市委在全市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向冯忠诚同志学习活动。冯忠诚成为汉中市新农村建设中一面旗帜。他没有停下脚步,践行科学发展,带领大家做大做强这个农业企业。如今,公司总资产达84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7300多万元,正逐步成为汉台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公司采取承包、转租等形式流转土地,从事粮油规模生产。在宗营镇韩塘等5个村建成优质高产粮油基地3000亩,年产优质水稻2000吨,小麦1300吨;建设的300亩设施蔬菜,年产蔬菜900吨;拥有农业机械198台,农机手300名;水稻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54%,小麦综合农机化水平67%。新建年产2万吨精密加工生产线一条,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建成占地300亩牡丹大观园,引进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65个,这成为旅游观光的新景观。
现在,“忠诚公司”升格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他胸中又谋划出一幅新的蓝图:建设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区5000亩、休闲观光区2000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和万头生猪养殖场及有机肥源工程区。园区建成后,可年生产优质蔬菜种苗1200万株,净菜5000吨;生产5000亩稻田的秧苗,年加工稻米1万吨、小麦2675吨;养殖区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年加工有机肥1万吨;牡丹山庄力争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最终将使园区年实现生产总产值超过1.4亿元,净利润超过3900万元。
我们离开时,回首望着这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品味着这艰辛的成果,正是冯忠诚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觉,对科学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的最好诠释,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广阔田地里舞出了精彩的人生。 (成宝华 李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