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记王家川采油厂采油四大队采油女工李延梅

2023年09月03日

李延梅,女,1967年3月出生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发祥地——延长县,自幼受父辈影响,耳濡目染许多石油工人的感人故事,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便成为她的梦想。1985年,当她怀惴着理想、信念和对石油事业的无限热爱,如愿以偿跨进王家川采油厂大门的时候,她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不负众望,做一个像“铁人王进喜”那样的石油工人!她是那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20多年来,她以陕北女人特有的泼辣和坚强,以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赞扬,大家一致推荐她为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候选人。

开创先河的人

石油企业属于强体力劳动性质的单位,采油工更是这个单位中最艰辛的工种。2003年王家川采油厂面临着职工安置难、女同志更难的问题,领导为此很是发愁。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延梅找到领导,表示自己愿意到采油一线,当一名采油工。领导听后也很担心,考虑到她上有年迈的公公婆婆,下有懵懂的孩子,拒绝了她的要求。但她固执地再次找到领导,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她把老人和孩子抛给丈夫,带着许多人的不解、疑惑和非议,一头扎进了王家川采油厂采油四大队柳家塬采区的小豆沟井组,成为王家川采油厂建厂以来的第一位采油女工。

采油工的工作是艰苦的,整天风吹日晒不说,单就交通不便、生活单调、常年一天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就曾经让许多来这里的人望而却步,何况她还是个拖家带口的女人呢。面对着接踵而至的各种困难,她用最简单的想法鼓励自己,“自己一旦选择的道路,就应该坚持走下去!半途而废就不是陕北女人!”没有接触过采油工工作的人,也许认为照井很简单,不就是拉闸、合闸吗?只要让抽油机转起来就行了。但真正干起来并不那么轻松。11口油井都是单井,分布的非常分散,她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对油井做一次巡回检查。早晨7:00左右出发,对每口井的存油进行丈量,然后填写班报。稍事休息,她又带着扫帚、铁锨及扳手、钳子、改锥、皮带等日常工具开始油巡,遇到哪里路有点坑坑洼洼她就垫几锨,油井上哪颗螺丝松了她就紧一紧,皮带断了她就换上,井场脏了她就打扫干净。11口油井巡查完毕,已是暮色苍茫。一年365天,不论天阴下雨,李延梅天天如此,10年如一日。10年来,她看管的11口油井没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和原油外流事件,没有丢失过一台电机,更没有丢失过一两原油,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井和清洁井。李延梅用自己的行动为采油厂安排女同志带了好头,开辟了采油工没有女同志来干的先河,也为王家川采油厂探索了一条女职工妥善安置,解决职工困难的有效途径,缓解了女职工上岗难的压力。

爱动脑筋的人

李延梅刚到采油岗位时非常高兴,可面对具体工作什么也不会。怎么办?不服输的个性促使她痛下决心从头学起。白天,虚心向师傅们请教,边干边学。晚上刻苦钻研借来的《采油工程基础》、《采油工应知应会》等专业书籍。读不懂的地方就把书带到井场,向师傅们请教。那段时间李延梅上班除带各类工具外,还随身携带着笔记本,把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何解决都记下来,有些疑难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晚上在书上寻找答案。几个月下来,她写了满满一本子笔记。没多久,李延梅就总结出通过“听、看、嗅”来判断设备和油井运转是否正常的方法。

李延梅一走近井场,听见抽油机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果发出吱吱的刺耳声音,说明油杆和盘根盒有摩擦,如果是哐里哐啷的声音,说明吊瓦缺少机油润滑,立即进行整改或加黄油润滑。走进井场李延梅习惯性先观察抽油机横担是否平衡,螺丝是否松动,机退销子是否脱落,发现问题立时解决。如果油井停止运转,皮带正常,她就先打开电动机后盖,如果有强烈刺鼻的臭味,那么电动机烧了,向区队汇报,更换电动机。如果臭味轻微,说明电动机好着,电路有问题,就仔细检查,这样减少了排查事故原因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李延梅的“听、看、嗅”工作方法能把油井出现故障发现在萌芽,处理在萌芽,所以她照的11口井每年只有1-2口井需要检修,平均检修周期为1600天以上(延长油田油井平均检修周期为618天),她的“听、看、嗅”工作方法在全厂推广后,全厂的修井检修期由480天延长到618天,不仅节约了检修费用,而且提高了油井利用率。

在巡井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每次要走许多冤枉路,就绘制了一张巡井路线图,标注清楚自己负责区域的全部油井位置、路段名称、道路状况、照井房、电杆、变压器等,通过认真研究,找到最佳路线,一次巡井可以节约时间30分钟左右,这一方法介绍给工友,大家纷纷效仿。为了联系方便,她把生产、技术、安全、保卫、供电等部门的分片负责人联系方式都登记清楚,以便日常管护和和维修时联系。王家川采油厂油井多,区域分散,计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李延梅请师傅、查资料、搞研究,与四大队支部书记共同研制出了油井计量小罐,使油井计量更加精细和准确,油井计量小罐在全厂推行后,得到了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和推广,王家川采油厂油井计量准确率显著提高。正因如此,李延梅与四大队支部书记共同被誉为技术创新能手,她的井组被誉为采油四大队和采油厂的样板井组。

换油井盘根是采油工的一项基本工作。李延梅作为女同志换盘根很难,特别是冬季,管钳打不住,费时费力。李延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固定盘根的管套上有三个小孔,何不利用呢?她拿上钢筋、管套,自己掏钱让铁匠把钢筋头锻造成能放进管套的小孔中的尺寸,按管套制成一个圆弧,留有长柄,代替了管钳。省时省力。开始为了取出井筒中的旧盘根,是用改锥撬,常常把改锥撬断,有时井筒口也遭到损坏。经过琢磨,她同样让铁匠把钢筋一端打成锥子一般,并做个小勾,盘根很容易勾出来。这个工具一经推广,就得到采油工的热烈欢迎。

在井场工作了一段时间,李延梅发现油井一天24小时在运转,可上油时间就那么长,能否少抽一些时间?她听说邻近的七里村采油厂、甘谷驿采油厂都实行间歇抽油,就试着在部分井上试验,通过反复试验对比,做了详细记录,发现抽一小时停三小时效果最好,就大胆向区队、大队汇报。厂里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考察后,认为有推广价值,在全厂推广。以李延梅照的11口井为例,原来每年需皮带近200根,保险丝近30卷,盘根换4次。现在每年只需皮带20根左右,保险丝不到3卷,实行自控箱后,只需换一次,盘根换两次。电费是原来的四分之一,设备损耗明显降低,油井利用率极大提高,这一措施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职工总结为“两低两高”,即职工劳动强度低,费用成本低,油井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

敢于拼命的人

2011年盛夏,城59井刚刚进行了压裂,油井产量很大,有部分作业材料未能及时回收,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心思。可李延梅为了看护好这些材料和原油,把老公叫来和她一起照看油井,白天黑夜地坚守着城59井,不给油耗子留下一丝可乘之机。当时新井旁边还没有修建照井房,也没有遮盖物,白天他们轮流巡井,晚上便蹲守在玉米地里照看井场。玉米林又浓又密,钻在里面又闷又热,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她和老公的胳膊、大腿上全是被蚊虫咬过的大包和玉米叶划出的印痕。白天盗油分子不敢露面,以为晚上无人,就悄悄出动。他们哪里知道,李延梅就坚守在附近。她看到后立即向厂里报告,厂保卫科随即组织人员迅速出击,在城59井当场截获了犯罪分子袋装原油15袋,1050公斤。为了奖励李延梅,厂里奖给她200元,可她说什么也不要,坚持说这是她应该做的份内工作。

2013年7月,陕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特大暴雨袭击,为了安全起见,厂里要求所有采油工都要撤出危险地段。7月17日中午13点10分,其他采油工都撤完了,只有李延梅还没有撤离。区队长李晓伟急切地给她打来电话:“李延梅,我命令你,马上撤出井区,撤到队部来。”“队长,不行啊,井场的罐口还没有埋完,一下暴雨,原油泄露了怎么办!”电话那边传来李延梅倔强的声音。“人身安全要紧。你赶紧回来,要不暴雨一来,路断了你就回不来了。”“回不来,我就在值班房里住。”“不可以,值班房在山体易滑坡地段,太危险了,必须马上撤出到队部来住。”李晓伟又一次焦急地大声喊道。“好的,等我把井场的罐口埋完就撤。”李延梅再一次坚定地回答。“你要是再不撤出来,我就扣你奖金。”李延梅还是那句话:“好的,等我把罐口埋好就撤。”在李延梅的坚持下,队长紧急派人增援,他们共同将罐口全部埋完,安全撤到了队部。刹时,雷声滚滚,暴雨倾盆,但李延梅负责的井场无塌陷,无污油流出。

原来李延梅负责的11口油井,有11个储油罐,每个罐上有两个口。一个为泵油口,一个为抽油口,如果洪水进去,可能把原油冲出来。李延梅决定在撤离前把罐口埋好。当时手头没有盖板,他和丈夫就在井场周围砍来柴枝,挡在油罐口,用砖头盖好,再埋上泥土,这样可以万无一失。做好这一切,她才和工友们一起撤离。李延梅常说:企业就是咱的家,自己家的事自己不当事让谁当事?家如果毁了,咱们难道能好?

富有爱心的人

李延梅在单位是一个好职工,在家也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媳妇。虽然全家五口人仅靠她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但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利用空闲时间,养鸡喂猪种菜,补贴家用,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尽管清苦,但她用自己的爱心构筑了家庭和谐欢乐的港湾,用自己的宽容、理解和真诚化解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让自己的大家庭始终置于安祥欢乐的气氛之中。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好,比亲生女儿还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李延梅的工作更是如鱼得水,丈夫毅然放弃了外出打工挣大钱的机会,陪在她的身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李延梅通过辛勤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但她丝毫不满足于现状,她经常提醒和告诫自己:“我只不过尽了一个石油工人该尽的本分,做了该做的事而已,组织却赋予了这么高的荣誉,自己今后更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好!”多么朴实的一个人啊,她就像陕北大地漫山遍野的山丹丹一样,朴素而无私地绽放着光芒。 (刘亚萍)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0/18/0998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