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男,现年46岁,汉中市镇巴县人,现任镇巴县响洞村煤矿矿长,曾多次荣获市级劳动模范称号。
他是一位来自巴山深处的农家孩子,自幼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招工到镇巴川陕曲酒厂发酵酿造车间工作。1998年,工作了十余年的酒厂在重重困境中倒闭了,他下岗失业。面对厂垮人散的骤变,他一下懵了,人生跌至低谷,前途迷茫。回家务农,他不甘心,调到其他国营单位,更比登天还难。在家没有门路,只得出去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个名堂来!随后,他辗转全国各地,在饭店当过洗碗工,在酒店做过保安工作,在码头做过搬运工,生活的艰辛和困顿并没有使他沮丧,挫折愈加磨练出他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后来他到了河南煤矿打工,从掘井、采煤、运煤、销售、管理样样都干过,这一人生阅历,不但挣到第一桶金,还学到了采煤专业技术和经验。2006年底,响洞村煤矿改制对外实行公开拍卖,机遇来了,他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响洞村煤矿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这时,在河南煤矿打工时积累的经验,也派上了用场。他终于回到了故乡,结束了漂泊生活,开始了煤矿的生产经营。
镇巴是产煤大县,有多年采煤历史,但采掘方式比较原始,技术落后,出煤产量低,损耗大,技术改造迫在眉睫。他购置了大量先进的采煤机械,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开采,同时制订出科学的生产、经营、销售制度,用奖惩、竞争机制激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还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党团组织,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工人有精神了,干劲足了,企业也活了。目前,煤矿经营产销两旺,企业资源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平方公里增加到13.8平方公里,长年采掘工人达400多人,原煤年产量由原来2万吨达到现在的9万多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上缴税费达1000万元。他本人和企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企业。
他深知他是大山的儿子,是家乡的人,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共同富裕,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他的厚爱!近年来,他已安排25名下岗职工、10名退伍军人、380余名当地农民工兄弟在煤矿就业,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现在,在矿上工作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2009年,他出资购买水泥320吨,为响洞村修建村组公路12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解决了500多户村民饮水及1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2010年,他为盐场镇捐赠3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村级小学三所。同年7月,镇巴县连续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当看到水毁房屋的残垣断壁,看到失去家园的父老乡亲,他第一时间捐赠30万元现金用于灾后重建,同时组织企业员工投入本村的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2011年,他带头倡议非公企业捐助资金63万元为12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2012年,他赞助30万元支持镇巴县城区“月月喜相逢”文艺演出活动,出资10万元支持镇巴民歌歌手彭光琴赴北京参加星光大道演出;2013年,出资12万元改善黎坝乡中心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汶川、玉树地震,帮助残疾人、支持敬老院建设等援助活动中,个人累计捐款28万元,积极履行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几年间,先后为镇巴的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帮困扶贫共出资960万元。2009年,先后被省、市授予为公益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
刘锋,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曾经的一名下岗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梦想,永不停歇。
(邓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