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二O一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编者按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深刻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的经济形势,阐释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在各地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李克强总理专门为工会十六大代表作经济形势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人阶级的亲切关怀、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广大职工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是一堂生动的“经济形势公开课”。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今日特全文刊发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形势报告,敬请读者关注。大工会干部致以诚挚问候,向中国工人阶级表示崇高敬意!我国工人阶级是发展的主力军,大家对经济形势、走势都很关心,应大会邀请,我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放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来透视。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突出特点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好的增长1%多一点,差一些的就负增长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体量比较大的几个,增速普遍不超过2%,个别好的也不超过5%。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两位数,达到10.4%,但到去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今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为什么上来要跟大家讲GDP呢?同志们可能会问,说我们不能片面强调GDP。这个话说得不错,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工会十六大的成功召开和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表示热烈祝贺,向我国亿万职工和广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因为我们的赤字率已经达到2.1%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欧盟定了一个标准,就是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当然后来很多成员国没有遵守,超过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出现了欧债危机,从前几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无力甚至下降、失业率大增,原有的福利也无法保障。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稳定政策。那么有的同志可能会说,这样做是不是不作为了,只要站住不动就行了?那不行,你要不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还必须稳中有为。怎样稳中有为?那就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重点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处着力。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同志们还记得,从十八届二中全会到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简政放权,既要精简机构,更要转变政府职能,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家都知道,有所谓“两只手”,看不见的是市场的手,看得见的手是政府的手。社会上有人说,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去报批。你们可能从电视上看过,有人曾经画了一张叫做审批的“万里长征图”,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收费,创业者不堪重负。有一位部长告诉我,说他接到一个投诉信,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到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他想自主创业。干什么呢?他觉得这个县城里面要增加点文化氛围,就想办一个书店,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借了20多万元,结果跑了三、四个月,盖了几十个公章,总算跑下来。好不容易租了店铺,然后就开始被检查了。有的执法人员进去看,说你这个店玻璃颜色不对,照到街面上光污染,你得改。要办书店的年轻人说我已经没钱了,执法人员说没钱也行,给书吧,就摸了几十本书走了。那他书里是不是有什么“打黄扫非”方面的问题呀?没有。实际上,人家办的是一个社科书店,主要是教材,还真没这方面问题。到最后,这个大学生实在是经不起检查,只好“关门大吉”。我说经不起检查,不是书经不起检查,而是经不起各种人员的反复检查。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