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见到《陕西工人报》,那是在1989年的秋季,如今24个春夏秋冬已转瞬即逝。然而,我痴心不改的写作梦仍在依靠《陕西工人报》等报刊不断地延续下去。
24年来,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时常陶醉在诸多作家塑造的艺术情节中,并始终与《陕西工人报》结缘,坚持描绘我心中的写作梦。每每捧着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从中感受到那来自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灵魂的温热,是那样真真切切、朴朴实实,我的心中也因此总是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忽远忽近、若隐若现的写作梦。
想当年,为了给《陕西工人报》投稿,在西安咸阳机场的工棚里,我掀掉被子,伏在床板上,屁股底下坐几块砖头,在泛黄的灯光下将自己在工地的所见所闻付诸笔端并投向《陕西工人报》。每逢有稿件在报上发表,我的心情总是连续几天格外激动。
渐渐地,我掌握了一些投稿的技巧。一是研究《陕西工人报》的版面和栏目设置,投的稿件尽量符合报纸和编辑的“口味”;二是适应时令要求,写与时令相关的报道;三是注重拟好吸引人的标题;四是善于发现并提炼出小中见大的有推广作用的新闻。这样一来,我的稿件不仅命中率高,而且能上到好的版面和位置。
24年来,我的工作岗位换了好几次,但无论工作多忙,我都抽时间给《陕西工人报》投稿,虽然刚开始投稿时有的稿件如石沉大海,但是我仍然坚持不断追寻心中的写作梦。
24年来,我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写一些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体会,甚至每到一处参观学习,我都要给自己布置一些作业,写一些散文随笔,记述我旅行的足迹和感悟。一旦发表后,便有同事赞扬我说:“你外出参观、学习收获真大!”
现在看来,为了圆好写作梦,我曾一度“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年虽然很累,但是我将业余时间“爬”出的16本厚厚的剪报本作为我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顺境时翻着剪报本,它仿佛给予我鼓励和鞭策,逆境时翻着剪报本,它仿佛给予我勇气和希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我坚持写作,作品被100多家国家及省、市报刊发表,2002年被吸收为陕西省作协会员,2010年当选为咸阳市职工作协秘书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感今后在不断圆好自己渐行渐真写作梦的同时,要不懈努力继续精心浇水养护广大建筑职工喜爱、伴随我成长的《陕西工人报》这一朵三秦报苑的奇葩,并衷心祝愿她越开越鲜艳!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