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楠)榆林市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模式,在做大做强国家级能化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非能源产业,全方位打造经济升级版。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精神,榆林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在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特色轻纺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加快产业接续步伐,促进转型升级。按照“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产业特色化”的思路,确立“用煤先取油”的理念,构建以煤炭中低温干馏推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化发展的“一推四”现代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神华陶氏等15个投资超百亿的能化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发展。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接续产业,重点推动镁铝产业高端化发展,高标准引进研发先进技术,高起点发展镁合金终端产品,延伸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千亿元镁产业生产基地,建成世界“绿色镁都”。
在做强产业的同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层次、扩大规模,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百亿元级民营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投资新兴产业,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有效信贷,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鼓励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筹划组建榆林银行,鼓励神木、府谷开展金融改革试点,鼓励民间资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组织。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引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科技创新等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中间组织为企业服务。力争到2017年,榆林全市民营资本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