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煤炭市场“寒冬”来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行。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老煤炭产区——“渭北黑腰带”上,形势更为严峻。但是,这里曾荣获全国十佳矿井、连年荣获集团公司标准化示范矿、样板矿的蒲白矿业公司朱家河煤矿,却有一套让企业盈利的经营之道……
成本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一个因素,而且是一个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朱家河煤矿按照“苦练内功,稳定发展,创建特色”的工作思路,摒弃“等、靠、要、看”思想,强化全员成本意识,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夯实管理基础、注重过程管控,依靠科技进步和全员创新,今年1至9月在三次放40多天假的情况下,生产煤炭130.215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72.34%,完全成本200.37元/吨,较计划降低26.39元/吨,下降11.63%,较去年同期降低34.44元/吨,下降14.67%,实现利润6937.69万元。面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朱家河煤矿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树立一个核心理念
人人都是节约源,事事都要讲效益。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样,朱家河煤矿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将成本管理延伸到岗、落实到人,全面实行岗位价值流管理。充分调动员工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做到奖优罚劣,奖罚分明,促使每个员工感到既有外在的压力,又有内在的动力,以保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员工树立起“人人都是节约源,事事都要讲效益”的成本管理理念。
明确二个思想认识
认识一:成本不是不可降低,而是可以有所作为。物价水平不断上涨,材料、设备、人工费等一直在涨,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又使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怎么办?朱家河煤矿认为“成本”如同海绵中的水一样,用力挤总是可以挤出来的,关键是要增强信心、主动作为,要从精细做起,从科技做起,从创新做起,这样就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认识二: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应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一味地降低成本势必会影响到矿井的安全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工资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一味地压低成本,势必触及员工的利益。因此,朱家河煤矿认为成本管理一定要把握好“度”,将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区间。
强化三个管理理念
理念一:成本是“管”出来的,而不是“算”出来的。成本管理,靠的是“管”,而不是“算”。去年朱家河煤矿明确提出成本管理以生产技术部门为核心、为主体,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指导思想,确定明晰了成本管理的主体和责任。随后,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成本管理的全面工作,各相关业务科室行政主要领导负责成本的日常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标,对成本管理按照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及时调控、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努力做到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理念二:意识是“逼”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意识的建立和不断提高,仅靠教育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逼迫”。2012年他们的完全成本是234.81元/吨,而今年蒲白矿业公司下达的是226.76元/吨,生产任务与上年一样。多年来成本都是上升没有下降,而且物价、材料、工资都在涨,成本如果没有工效大幅度的提高是不会降的,怎么办?他们充分利用碰头会、调度会、材料会、经营分析会等对中层管理人员以会代培,分析市场形势,通报经营状况,疏导节支途径,制定降耗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反复强调和灌输成本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目标明确,指标下达,关键在落实。他们首先建立了矿、科室、区队、班组四级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先后制定完善了十多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定期检查、通报、落实和兑现奖惩,确保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
理念三:效益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合理的指标分解,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在成本管理中,他们采取了“能可靠计量的,按单位成本分解控制,实行量化考核,无量可计的按单项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细化成本管理指标的分解,为全年成本管理打好基础。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没有落实等于零。落实就是“干”。首先,他们就是把成本目标的基础数据测实。其次,就是在基本定额的基础上留一定的空间。第三,就是层层分解下达指标。
抓好四个管理重点
重点一:生产技术管理是前提。朱家河煤矿优化设计方案,从工程设计上严格把关,努力做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杜绝因工程设计造成的损失,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浪费。引进实施综掘架棚新工艺。在综采回收过程中采用了剥帮法回收支架工艺,在14520工作面实施了沿空掘巷技术,增加回采煤量20多万吨,引进使用了运料皮带,耙矿绞车、无人自动排水系统等,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重点二:劳动工资管理是重点。他们通过抓定员定编、严格劳动纪律、规范工资奖金审批流程等措施控制和节约工资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稳产高产,工效达4.93吨/工,比去年同期提高0.35吨/工,吨煤工资节约12.39元,仅此一项节约成本1613.36万元。
重点三:机电、材料管理是关键。伴随着矿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对成本管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成为关键环节。他们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一是补充完善“修旧利废”激励机制,挖掘节支降耗潜力。二是充分利用机修厂的技术水平和修理能力,做到能内部修理的绝不外修,使修理费用大幅下降。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培训好检修人员。四是加强用电管理。五是改善生产系统,简化运输环节,降低机电设备消耗。六是严格控制各类材料消耗。七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降低成本费用。
重点四:严控费用管理是常态。面对“寒冬”,他们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本中,期间费用约占10~15%,其中可控的项目较多,如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宣传费、车辆费用等,通过加强管理,使之常态化。他们加大了对各种费用中可控项目的管控,进一步增强企业节支降耗的能力,压缩期间费用的支出。2013年,该矿管理费用总额剔除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因素的影响,管理费用实际比上年同期减少170.56万元。
做到五个管理成效
当前在降成本的同时,在员工工资和福利方面,朱家河煤矿以“稳”为原则,以“调”为手段,以“升”为目标,对工资实行“降高、调中、稳低”的措施,实现了员工薪酬稳中求升的成效。此外,他们的降成本措施还实现了材料消耗保持平稳、三项费用(修理费、电费和期间费用)逐步下降、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管理成效。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目前严峻的外部市场对于煤炭企业未必就是坏事,“寒冬”可以让企业更加清醒地审视走过的路,看清不足。朱家河煤矿面对困境,不抱怨不沉沦,反而提振信心,主动作为,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正在勇敢地迎接“寒冬”的考验。 (校天奇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