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炮弹试验现场

2023年09月03日

在西安市北郊某地的一天下午2:55分,西北工业集团华山分厂107车间主任贺国安用对讲机高喊着:“5、4、3、2、1,放!”只见他前方几米处停放的一辆老式坦克发出了吼声,咚!一发炮弹呼啸出膛,直飞对面一千米的靶子……

我在附近的掩体内,感到大地在颤抖,耳膜嗡嗡作响。仪器显示:280分贝(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

贺国安又用对讲机说:“看靶。”过了一会,靶场回话:“击中目标!”

贺国安说,这是他们对一批时间比较长的弹药进行“长储试验”,检验其性能,保证部队训练时弹药的安全可靠。

说话间,我见主炮手陆平和副炮手权渭杰从坦克中爬出。我问陆平:“在里面能受得住吗?”回答:“习惯啦,受不住也要受,搞试验就是这样。这还是好的呢,火炮口径大,威力大,震动就更大。”

贺国安指着一发炮弹说,他们这次试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一组有效试验数据,根据炮弹出膛的速度、弹着点的布局等,分析这些炮弹是否是安全可行,保证部队在使用时具有实战效果,更主要的是保证安全性。

此时,一辆面包车开来,几名工人从车上搬下几发“穿衣服”的炮弹。贺国安说,这是进行高低温试验。炮弹经过特殊的处理,温度非常低。我见一枚“脱下衣服”的炮弹被一层白霜裹着,冒着冷气,出于好奇,我刚要用手触摸,被贺国安立即制止,“千万不能摸,否则手会冻在炮弹上。”

贺国安说,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分布不均,要适应不同时间、地点的实战需要,炮弹也要经过各种物理条件的试验,才能保证战时的需要。

炮手陆平45岁,壮实敦厚,国字脸。他当过兵,在部队从没摸过炮。来到企业,1991年5月开始接触各种火炮。他说很喜欢这项工作。由于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回家和家人说话,也习惯扯着大嗓子喊叫。

经过同意,我钻进坦克车内。这辆老式车,车内空间狭小,机油味、火药味浓烈,闷热难耐。我从瞄准镜可以清晰看到千米以外的靶子。炮手陆师傅说,夏天里面温度少说也有50多度。还不能光身子,也没有空调风扇。如连着发射十几发炮弹,里面是最好的“桑拿室”。

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已是汗流浃背,立即从坦克中爬出。

我和试验人员又乘车来到靶场。只见这里还有不少的职工,正在一个约十平方米的靶子上寻找每发炮弹核桃般大小的弹着点。工作人员用尺子测量每个弹着点的位置,最后给出具体的数据,从而验证炮弹的某一个性能。

采访中我了解到,这里最危险的是出现“哑炮”或“哑弹”。贺国安说,遇到这种情况,静止观望三分钟,领导上前排险,职工立即撤离。

这天共试验炮弹18发,各项数据达到部队实战训练的要求。

本报记者 柳江河

贺国安向记者讲述试验情况

上篇:“微”平台大魅力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11/2013111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1/13/10067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