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冬日的糊汤面

2023年09月03日

陈亮

凡是阅读过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无不知晓商州这个地方,也无不熟悉“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句流传在我老家陕西商州的一句顺口溜。

老家主产小麦和玉米,人们的饮食上也大多围绕着小麦和玉米换着花样吃。从而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一般早晚总免不了要吃顿玉米糊糊。在商州当地,人们管玉米糊糊叫糊汤。通常为了掩饰糊汤的单调,在煮饭时都习惯给糊汤锅里煮点豆子或洋芋。可别小看了这煮糊汤,要是煮不透或没勤搅动就不会喷香。而若要煮透,最好是用大块的木柴火来慢慢熬煮才有滋味。

山里人不缺柴火,但真正耐烧的柴火当属砍伐过树木的老树根。家乡人把树根俗称之为疙瘩柴。因为疙瘩柴耐烧,不仅煮饭好,燃过的火炭还不会有柴烟,又可以用来烤火。也因此,在隆冬时节,一大家子热热乎乎地吃着洋芋糊汤,再烤着一火盆疙瘩火炭,那种惬意的感觉可当真是胜过神仙了!

在过去那粮食短缺的年月里,整天围绕着面条和糊汤的日子,一大家人顿顿吃细粮肯定是不能坚持到来年。人们就用面条和糊汤一起做成了一种既普通又暖胃的调和饭食——糊汤面。尤其到了大冬天里,为了使一些简单的蔬菜能和粗细粮一起搭配起来,糊汤面当属人们餐桌上的首选。

糊汤面的做法很简单,先是根据人口的多少擀好适量的面条,随后均匀地撒上扑面,抖洒均匀待用;净锅上火,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入事先切好的姜丝、葱粒、蒜茸、干辣椒节和青蒜苗段一起炝锅炒香,接着倒入切好的白菜和洋芋、胡萝卜、莲花白等蔬菜,边翻炒边加入适量的精盐、胡椒粉、生抽、酱油、香油、鸡精、味精。炒至八成熟时出锅装在容器内;给锅内注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后就可以搅入玉米糁儿了,搅玉米糁儿时要一只手边抖洒,另一只手边用筷子搅动锅里,以防玉米糁粘锅。搅好玉米糁儿后,用疙瘩火微火煮至玉米糁儿的和洋芋块至八成熟时,这就可以下面条了,这时火力可以稍大,以防面条下锅后短时间内粘连。一般这时面条与玉米糁儿的比例为3:1为宜。煮好面条后,再下入菠菜或上海青,倒入事先炒好的蔬菜搅匀,最后撒入青葱粒和香菜碎,一锅热气腾腾香浓扑鼻的糊汤面便大功告成了!

根据个人需要,舀入碗里后,或调入陈醋或调入油泼辣子,加之那红的萝卜,绿的菠菜,黄的玉米,白的面条,光是看了就令人眼馋。在这严寒的冬天里,若是吃上碗糊汤面,整个身子骨都会暖和个透,难怪在我的家乡商州还流行有这样一句俚语:“神仙闻了糊汤面,也要在我门前站一站。”由此可见糊汤面对人们的诱惑有多大。若是为了丰富,还可在炒制蔬菜时加入番茄、青椒、洋葱或韭菜等蔬菜,相信口味会更胜一筹。

也许是糊汤面比较实惠的缘故吧,凡是在老家,谁家逢个红白喜事之类的,前来帮忙的人多,吃臊子面不好煮,吃饺子吧,那更是不实际。那么,最方便也最省事的就当属这既普通又受人喜爱的糊汤面了。

上篇:母亲的幸福梦
下篇:这个女孩是俺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1/13/1006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