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西安市新城区总工会从2008年开始,在各系统、街道工会开展“职工书屋”建设活动。至今,自建点达25家,市级职工书屋9家,省级职工书屋3家。全区“职工书屋”现有各类藏书50300余册,报刊400余种,电子音响制品645张,确保了阅读者的各种需求,引导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区工会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基层工会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评比考核。针对阅读人群中既有高学历的管理阶层,又有打工的农民工,更有“80后”、“90后”的新一代青年员工的情况,各“职工书屋”结合地区实际,制订了不同的工作规划。韩森寨新园社区“职工书屋”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服务理念,以一线职工和辖区内海鲜一条街的农民工为重点服务对象,根据职工的岗位、技术等需求,实行职工“点菜”,工会“买单”配置,购买添置各种学习书籍和技术资料,让职工在工作休息时间能就地阅读和查找资料。
区工会不断规范创新管理制度,按照有领导负责、有专人管理、有固定场所、有规章制度、有借阅办法的“五有”要求,加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推动“职工书屋”完善。以韩森寨咸宁社区为试点,建立了“一证、一卡、一表”制度。为每位借书人员办理一个借书证,建立一个读书卡片,记录职工阅读过的书籍。同时,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分析表,通过借书证号码、图书条码等收录到图书管理软件中,做到了每借阅一本书就一次登记,每月对图书清还进行一次复查,对借书人员的年龄、图书借阅量、图书类别等情况进行一次讨论分析,将“职工书屋”的书种进行调节。
根据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期待,新城区总工会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引领作用。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论坛、组织评书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