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震撼 感动 收获

——著名学者、作家走进延长石油采风活动侧记

2023年09月03日

“这些科技,这些工厂,是陕西人的骄傲!我每年都会来一次陕北,每次来的变化都很大,这一次深入延长石油集团,让我非常震撼,它比我想象中辉煌的多!”《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主编李炳银激动地说。11月4日——9日“著名作家学者走延长”采风团一行走进延长石油集团,零距离感受这个改变了陕西农耕文明的现代工业代表企业。

据了解,参加这次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和延长石油集团共同举办的采风活动的近30位知名学者作家,均享誉文坛。其中有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韩作荣;著名作家,《诗刊》副主编冯秋子;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吴克敬;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冷梦;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延河》文学杂志执行主编阎安等。

长达5天的时间,采风团一行走园区、进企业、看景观,聚焦经济发展,感受厚重文化,触摸工业发展脉搏,激发创作灵感。采风团一行的采风过程中,作家们用饱含深情的言语,表达着对拥有“中国石油工业之源泉”名片的延长石油集团的挚爱之情。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想不到”——想不到延长石油集团的文化这么厚重,想不到延长石油集团的经济发展这么迅速,想不到延长石油集团的社会担当意识这么强,想不到延长石油集团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这么丰富。采风团的各位学者专家还用“震撼、感动、收获”六个字总结了此行的真切感受。并纷纷表示,将认真把握此次采风机会,努力把延长石油集团的发展变化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黄帝陵宁静舒适的环境里,空气清新自然,采风团各位作家学者在当地导游的指引下,参观了解了华夏民族的祭祖文化和围绕其文化辐射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与神话传说。“这里的生态美景真是美得很纯粹、美得很真实、美得很简单,让我们这些文人用双腿认知了这里,在这里找寻到了心灵的家园。”著名作家,《诗刊》副主编冯秋子发自内心地感慨着。省内著名女诗人三色堇感叹道:“这里没有党派之分,这里存在的就是华夏儿女对祖先的敬意,我认为只要有机会,中华儿女都应该来这里看看,寻找一下自己的根。”作家邢小俊说:“黄帝陵里面有许多故事让我的内心激情澎湃,围绕黄帝产生的神话故事更是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会用自己的角度将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希望更多的人认识黄帝陵、了解黄帝陵。”

在七里村采油厂,采风团里许多人是第一次看到中国陆地上第一口采油井,让许多作家感叹不已。抚摸着这第一口油井前面的碑文,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韩作荣说:“任何的第一都具有开创意义,这第一口油井的第一滴油,就是中国工业大河起源的那一滴水一样,意义重大。在那样一个铺路都非常困难的年代,要有这样的开创,这样的精神呈现出来的就不能只是用开创两个字能完全概括得了,实在是一个奇迹的开端。”

在随后参观七里村采油厂苏联专家招待所实物展厅时,里面陈放着的年代久远的物品和照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延河》杂志主编助理夏坚德激动地说:“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年代里,这里生产着整个革命时期中国红军用的蜡烛和油墨,靠它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多少思想指导性著作,靠它宣传了多少中国革命的红色思想啊!”

“你们好!”刚进入甘谷驿采油厂参观厂陈列馆就遇见了早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员,平日里吟诗作赋的诗人、散文家仿佛也被陈列馆里各式各样的工业展品所感染,大家纷纷向解说人员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试图弄懂石油工艺每个环节的原理。陈列馆里生动鲜活的模型带有节奏地运转着,从展厅顶部微微散落的灯光照在作家、学者们认真的脸上,所有人一丝不苟地参观着展厅里的每一样展品,当一个个问题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得到解答后,大家都会面带微笑地赞许着点着头。“现在的社会充满喧嚣、浮躁,现代都市节奏过快,搏风击浪一身伤痛,追名逐利两袖尘埃,像这里的工人每个人都带有工匠精神的态度,确实让人尊敬,这就是企业的魅力所在啊。”诗人、书法家、《各界》杂志主编远村盯着采油机模型感慨道:“他们的精神也给我们这些文人墨客上了一堂生动的企业文化课。”

山路崎岖、凉风徐徐……来到靖边采油厂时还是清晨,微凉的晨风,依然挡不住这些诗人、散文家对延长石油集团这个传奇企业的崇敬之情,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冷梦说:“很是感动,在延长石油这个企业,能将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命题文章做得如此深,将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做得如此妙的确不容易、不简单啊!”

采风团在参观由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项目时,这个世界首例的煤油气综合开发技术项目,让采风团成员惊叹不已。这是在综合考察当地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后,着力新科技,走循环洁净能源的一条新道路。《延河》杂志常务副主编张艳茜说:“现代化洁净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在社会担当的责任下,延长石油集团这种勇于投资,敢闯敢拼的创世精神,确实是这个企业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这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但没有丢失它,还很完整地继承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它发扬了出来,这太让人感动了。”

信步在榆能化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巨大的化工设备整体地排列在园区当中,整个园区内部,看不到一滴石油,一切都在设备内部紧张有序地运行着,得知偌大的工业园区没有一条工业排水渠时,采风团成员都感慨激扬地说:“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企业,这才是实现了最初对社会的承诺,对人类的承诺!”伴随着随行工作人员详细地解说,大家心情澎湃,作家、《文化艺术报》总编陈若星说:“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未来洁净能源下的城市,那里蓝天白云,人和自然的环境不再尖锐,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这是整个人类发展的趋势!”

延长石油集团洁净能源表现出的神奇创意,让这个钢铁构架的产业园区充满了魅力,也让作家们大开了眼界。产业园区随处可见的摄像头、电脑操控设备,完美地组成了一幅幅具有现代感的工业景区图。学者、《佛学月刊》主编周公度认真听着厂区负责人的解说,由衷地感叹:“真了不起!刚才解说的那个领导完全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官僚气息,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一股纯净的敢闯敢拼劲,那种工匠精神的气息浓重,让人敬佩。这就是这个企业内在文化的另一种表现,让人敬佩!”

活动结束之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冷梦说:“在延长石油集团采风的短短几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石油的历史,感受到的是人类用科技感恩神灵的感动。现在的作家闭门造车,这种封闭的状态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下文学的一个症结,此次活动带给我们这么多的震撼,我也希望能将这样的活动推广出去,号召作家走出书房,感受真实的工业文明,以此来激活我们的文学激情和事业。”《诗刊》副主编冯秋子回味地谈到:“我看过很多油田,只有延长石油这个企业让我感触最多。它从一开始肩负着不一样的重担启程,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开创这样一个企业,实在是太艰难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后反而走向了低谷,这让人很心疼。欣慰的是它的精神还在,它凭借这种精神的传承,又创造出了一个工业奇迹,这是一个让我们非常值得期待的企业。”

(杨小玲)

上篇:没有了
下篇:提前完成苯生产年度任务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1/22/1009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