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缕阳光从东方的边际跳出,撕开层层雾幔,洒向宜君县黑家河村的山山梁梁,逼走了令人瑟瑟发抖的寒气。在长庆输油一处宜君输油站前,石油管道巡线员要小荣带着张超、吴卫卫、岳由进开始了每天的工作:巡查石油管道线。
输油一处管辖着600多公里的靖咸石油管道。北起志丹,经过延安、宜君、耀县、三原等地后到达咸阳的炼油厂。要小荣说,靖咸石油管道上共有十个巡护中队200多人。他们是七中队,分管宜耀线(宜君到耀县)全长66公里的线路。
这天的气温已达零度以下,河水已结冰。要小荣几人身穿迷彩服,带着铁锨,背有一个小包。我见包内放有手机、充电宝、GPS定位器以及笔记本等物。张超说:“我们每个人的编号和GPS是同一个号码,队上的人能知道我们的位置,发现问题,可及时赶到。”
路上我了解了巡线员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这里的冬季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夏天38度左右,酷热难耐。有时风沙弥漫,有时大雨倾盆,但他们每天都要坚持管辖的石油管线巡视检查。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隐患,要及时处理和报告。这就是他们的职责。
我们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车辙印走,标志杆就在我们的视线内,标志杆的下面1.5米处埋设着石油管道。标志杆上方写着:禁止在管道中心线两则5米-50米内取土、挖塘、修渠、爆破等行为。每个标志杆上有编号,便于发现问题,知道确切的位置。
我知道,他们往常是沿着标志杆走,遇河而趟,遇山而爬,遇沟而过。现在正是玉米的收获季节,也是为了我,才选择在便道上走。要小荣说,这里的气候有时比较极端,风大时能把人刮跑。沿着标志杆走,要穿越玉米地和灌木丛,脸上、手上常被划出一道道的口子。
今年这里雨水丰沛,石油管线回填塌陷处比比皆是,全处所辖已达近400起。但由于有这些巡线员及时发现,抢救及时,没有一起原油泄漏事故的发生。
我问要小荣,为什么要带铁锨?他回答:“发现管道所在的位置水土流失,就要加厚土层,保证管道的安全,同样也会为标志杆、标志基座培土。”一路上,我见他们几人不时用铁锨清理标志杆、标志基座周围的杂草,予以加固。
途中要小荣对我讲起了一件事。一天晚上,他们得知有一伙盗油分子想在输油管线上打洞盗油,就事先埋伏好。当时零下20多度,大家谁也没有怨言,静静守候,直到抓获盗油分子。因此,为了不让不法分子掌握他们外出巡线的规律,他们外出巡线的时间也不规律,有时出门早,有时出门晚。巡线时自带干粮和水。
还有一次,某单位要在管道上方施工,他们知道后,立即赶到现场,当时对方来了很多人,还想打架。他们反反复复向对方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迫使对方遵法改线施工。要小荣说,当时那情景的确紧张。
我站在山梁上回头远望,看到山谷中一根根白色的标志杆十分显眼,在寒风中笔直站立在那,就像一个个巡线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本报记者 柳江河文/图
巡线员在巡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