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双过半”、收入增幅名列全省第二;征管质量考核由去年第九名进入全省前三甲;“12366”纳税服务热线座席人员考试成绩由去年倒数第一跃居全省第一;信息宣传由过去的中下游跻身前三名——今年以来,安康地税不断创新作为赢得了发展主动。
税源控管:“一家管”为“多家促”
今年以来,安康地税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主动作为,坚持向政策、向征管、向评估、向清欠、向稽查、向考核,向信息管税要收入。
4月1日起,新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在安康全面运行。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制定“抓大评中定小”的管理方式,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市、县两级均组建专业纳税评估机构。市政府出台《安康市地方税收保障办法》后,全市12个县区政府,均以不同形式建立了协税护税工作制度,全面形成“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信息支撑”的综合治税格局,变地方税收“一家管”为“大家促”。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市、县、所、管理员”四级监控管理体系,全市共转换各类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42个,撤并税务所9个,通过涉税风险提醒等手段使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和违法机率大幅降低,促进收入总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准确率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分项管事”工作模式使税务于部执法行为不断规范,上半年催报催缴率为98.12%,税收执法过错率一直保持为0%。
窗口服务:“一站式”变“全职能”
今年以来,安康地税系统把“办税流程零障碍、办税质量零差错、纳税服务零距离、法规以外零收费、行风税纪零投诉”的五零服务作为纳税服务的总目标,唱响人人是窗口,个个树形象,处处讲服务,事事都满意的主旋律。
大力开展政策推送、辅导培训、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提醒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全市所有办税大厅都能办理地税业务,全面推行“免填单”、简易申报、批量扣税、同城通办、网上办税(费)等,降低办税成本。1-9月联合办税增收税费600余万元。
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税企通QQ群、12366平台和纳税服务微博等多种形式,定期有针对性开展“政策推送点对点”,实现涉税咨询的“无缝式对接”。上半年,共接听热线电话1521起,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群发短信2000余条,核实假发票案件两起。在全省首家推出“多银行”代收社保费模式,建立社保费“1+6”多元化征缴体系。
开通安康地税政务微博,通过飞信、门户网站等形式多维打造沟通渠道,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管理”的转变。
品牌建设:“纳税文化”到“用税文化”
今年来,安康地税提出以“五个加快”的思路深入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依托文化引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不断增强地税发展的软实力。
全系统认真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把纳税人利益放在首位,以多样化的文化建设和创新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普及地税文化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建设,目前已完成8个县局办税厅标准化建设,建成省局命名的四星级办税厅6个,三星级办税厅8个,成为集办税、咨询、辅导、维权、低风险应对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推广科技信息管税。全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网上办税(费)、以地控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8个业务系统,推广自主开发的“网络在线发票数据分析比对”、“三代手续费”管理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全面推广个人养老保险银行代收和社保费查询服务系统,并被省局作为创新项目推广。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全系统已成功创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等国家荣誉5个,省级文明单位、巾帼文明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集体38个。市局机关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创新加力释放正能量,真情服务开拓发展空间。1至10月,安康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95921万元。其中,地方税收及教育费附加完成137600万元,同比增长8.8%,增收11076万元。(韦东 明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