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一个数据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在看病贵迟迟得不到解决、医保报销比例仍不高的今天,全国医保竟然结余了7644亿元。
7644亿元是什么概念?对于广州这样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来讲,2001年实行医保以来,到去年为职工医保支出519亿元。也就是说,7644亿元可以满足14个像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支付职工医保11年。
很多人不解,医保基金本来就是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巨额医保基金“睡大觉”很不合理。该如何化解“结余畸高”,提高参保人的医保待遇?
如此巨额结余太不可思议
结余7644亿元,出自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之口。
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雷海潮透露,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1年的结余率最高达到35%。
“医保资金结余率如此高是不正常的,资金没有用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雷海潮表示,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转变理念,减少结余,提高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此外,应该提高基金统筹管理层级,做大风险池。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多数民众认为,现在看病报销比例仍不高,结余这么多钱不可思议。
按相关规定不算“结余过多”
笔者调查发现,这7644亿元的数据,出自于今年5月国家人社部公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6939亿元,支出5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25.1%。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4947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60亿元),个人账户积累2697亿元。
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结存额、个人账户累计额共7644亿元。
对这7644亿元,很多专家认为,这笔钱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由于医保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7644亿元只是一个统计数据而已。
小范围统筹致结余规模较大
医保统筹资金结余4947亿元,是否意味着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其实也不一定。
据了解,现在除了4个直辖市,全国其他地方的医保都没有实现省级统筹,有些地方还是县级统筹,“碎片化”十分明显。由于统筹层次太低,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就很差,“把各地数字加到一起,掩盖了一些地方结余少甚至没结余的窘境。”
参加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年会的医改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说,目前医保模式是地方小范围统筹,造成医保基金结余规模较大。实际运行来看,统筹层次高的地区,医保基金运行效率也是比较高的,更有助于“钱花对地方”。因此,要令医保基金实现高效运行,真正用之于民,就应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事实上,很多地方也存在医保资金支付压力。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敏介绍,目前广东医疗保险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参保人员缴纳的一次性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金,每年按比例计提使用,而按近两年的计缴金额和参保人数计算,现行规定的10年过渡金仅够退休人员3年使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退休人员数量将不断增加,医保过渡金积累将不断下降,基金的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陈敏透露,广州医保基金尽管有结余,但支付压力仍很大,必须延长医保最低缴费年限,增加基金规模了。
结余如何使用:
提高报销比例较难或降低企业缴费费率
有人提出,医保基金结余资金多了,能否降低患者自付费比例,甚至逐步实现免费医疗?
对此,广州市人社局有关人士表示,医保是一种社会医疗保险,能使用医保基金的,只能是参保人。其他人看不起病,应该寻求民政帮助或社会救助。现在医保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民众对医保提高待遇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过,目前看来,要提高参保人报销比例估计很难。
陈敏表示,若结余足够多,会考虑降低企业缴费费率。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医保基金规模已经很大,应该加强审计,对社会公布相关数据,满足参保人的知情权。有专家表示,巨额资金“沉睡”,不是医保基金设计的初衷,“在基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参保人待遇水平才是根本目的。” (尹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