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工地上来了研究生

2023年09月03日

见到石宝军时,他正身着防护服,头戴安全帽,在信号机械室配合焊线。这是西康二线正线最后一个区段开通前验收,秦岭的阴风伴着丝丝细雨,把人一下子拉进了寒冬。

27岁的小石来自甘肃农村,见习期间安康电务段专门制订了多科室挂职培养计划,可他执意留在了二线办。“新线开通,最能磨炼人,学到真本事。”作为该段第一个研究生,小石明白自己最缺的是基层经验和现场技能。

从初春到初冬,小石踏遍了二线的一草一木,各种设备、线路、原理深深刻在了脑海里。打过招呼后,把头又埋进了密密麻麻的端子线。“是这根了,从QZH2过来……没错!”小石猛然兴奋地叫了起来,抽出一根标记脱落的电缆,伸到笔者跟前,活脱脱一个大男孩。

“顺子,把线捋直。”“华仔,这根线必须重焊,虚的。”除了联锁校核、性能参数测试,小石对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特别严。“这些都是隐患。”因为年龄相仿,尽管私下里混得烂熟,说起工作却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威严。

寒风萧瑟,不由自主想起“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诗句。入职一年多,小石变黑了,谈了两年多的女友因为小石的不愿离开而散了。“他们干完西康线又要搬了,我们的家就在这里,很幸福的。”他指着旁边施工单位的伙计们说。

午饭是一份盒饭,小石带我们找到一处窗户,饭往窗台上一放,站在旁边就狼吞虎咽吃起来。“这已经算是在享受了。区间验收早上出发带全天的饭,夏天中午就馊了,秋天又冷又硬;在隧道里吃饭,灰尘顺着喉咙往里钻,像塞了棉花。”小石说。

“等二线结束了,希望能到安全等科室锻炼,知识结构全面一些。”关于未来,小石有自己的打算,跟老师傅们比,他技术有优势,也不怕干体力活,“铁路改革是个大舞台,只有各方面都做好了,才能有上升空间。”“既然选择了,就坦然面对,坚持下去。”小石语气坚定地说。

(张文龙)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12/2013121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2/11/0982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