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钝在照顾孩子们吃饭
“爱,是无助心灵中缓缓注入的一股甘甜的清泉;爱,是黑暗灵魂里细细洒入的一束温暖的阳光;爱,是荒凉沙漠上破土而出的一株希望的幼苗。”在我们榆林市东沙的聋儿语言康复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位用爱给予聋哑儿童温暖和未来的最美老人——杨钝。她是这所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校长,年近古稀,她本来是一位县委书记的夫人,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坚持30多年免费培育了一千多名聋哑儿童,去年被评为榆林市的第四届道德模范。
当我们走近她,才知道她是那样的平凡而又伟大。
今年68岁的杨钝,看上去和千千万万个勤俭持家的老人一样,穿着质朴的衣服,头发花白,有些消瘦,但眼睛深邃而明亮。提起办这所康复学校,杨钝说如果不是儿子失聪,她会像其他乡村教师一样,教书育人,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是儿子的失聪,改变了一切。回忆儿子出生仅两个半月时,正值正月十五,村里扭秧歌、放焰火,十分热闹,但3声震耳欲聋的炮响之后,孩子的耳朵就流血了。当辗转来到条件好的县医院时,医生摇摇头,孩子的听神经已经被震坏了。
之后,杨钝便跑遍全国为儿子治病,当治愈无果后,她开始考察大量聋哑儿童的案例,学习中外聋哑儿童的各种教授方法,她不能让唯一的儿子就这么废了!她创造了一套音素分解组合快速语训法,一点一点地教儿子说话,终于一年之后,儿子会开口说话了!周围的几个聋哑孩子的家长听说后主动找来,哭着求杨钝收下他们的孩子,同为母亲,杨钝就收下这几个孩子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最初的聋儿康复学校。
后来,杨钝听说河北有一所民办的聋哑康复学校很有特色。就拉上丈夫,一路辗转到了河北。在这里,她听到了美国海伦·凯勒的故事,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儿童及家长,看尽了聋儿父母的苦泪,了解了聋儿父母的共同心愿,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聋儿语言康复的教学方法。她坚信:这些聋哑娃娃都是人才,不能埋没。她要自己办个学校,弥补榆林的空白,也让聋哑娃娃们有一个成才的机会。
于是,她回到榆林,在丈夫的支持下,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正式挂出了“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牌子,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明确写着:本校对聋儿实行免费教育,不收学费,不收办公费,不收房租和水电费。
因为她是聋儿的母亲,她知道家里有个残疾娃的苦,对家长们的负担能减一分是一分。再说,陕北穷,聋儿家庭更穷,不收费对鼓励和保障聋儿入学多少会有点作用。她只想让这些孩子们享受到正常儿童的教育,不求任何回报。所以多少年来,从自己家到租房子,从大庙到现在这所学校,她从来没有想过收学费,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些孩子,包括老伴也一样,曾经主动放弃佳县县委书记的职务,调到可以自由安排业务的地委党史办,以便多腾出时间来照看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有很多人都问“你们放着这么优厚的条件,不好好待着,为什么要干这么繁琐和苦累的事情呢?”他们的回答只有一句,那就是不能让这些孩子废了!
除了经济的投入,优越条件的放弃,为了培育这些聋儿,杨钝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教聋儿说话是件非常费力的事,聋儿听不见声音,全靠口形、气流、声带的颤动等启发他们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当初来这里的孩子们,都是连“爸爸妈妈”都不会说的,教一个简单的“a”音,都“a”不出,一遍“a”不行,两遍“a”也不行,杨钝就寻思这些孩子们发不出音的毛病在哪儿,要不就先从模仿口形开始,让孩子们看她的口形,亲自上手给孩子们拨嘴把口形摆对,然后再一遍又一遍地教,一天下来嗓子哑、喉咙疼,整个发音器官发麻,到春天嘴唇就开始退一层皮,裂开些血口子,又痛又肿。
除此之外,为了让这些孩子进步更快,杨钝让自己健全的孙子孙女跟这些聋哑孩子在一起学习,同吃同睡同玩,直至上小学。
最难的是就这样还被人误解。有一年,一个聋儿偷着跑了,怎么也找不着,老伴儿急得头发一夜全白了。聋儿的父亲来了要把杨钝告上法庭,还扬言要把杨钝的儿子整死,聋儿村里的人们宣扬是杨钝把孩子弄死填水沟岔了,杨钝的心在滴血,整整三年夜夜不得安宁,后来东奔西跑,花了好几万才终于把孩子找回来。这儿之后,杨钝想放下不干了,经济上损失无所谓,受苦受累也无所谓,但是这样不被理解,往心上扎刀子,太痛了!
但几日后,看到聋孩儿天真的眼睛,看到家长的泪水,杨钝的心又软了,她若不管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可怎么办,自己当初就是不想让这些孩子废掉才办学的啊,现在中途放弃,孩子不又成了社会的累赘吗?一个光顾自己的人有什么意思,人还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为了这些孩子,一切都无所谓。苦中也能升华,苦中也能取乐。如果真说苦,倒是这些孩子们苦啊,说话行动都那么艰难。
于是,杨钝又回到自己的聋哑学校,这次她不只是教聋儿开口说话,让聋儿具备一技之长,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才是她的最高梦想。她首开全国之先河,抛开聋哑课本,改上九年义务普教课本,九年后还加上厨艺、园艺、针灸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品格教育,让孩子们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如今从这里出去的孩子们都找到了正常工作,在各行各业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好些还上了大学,像神木的王文彪北京联大毕业,河南的于成,郑州大学毕业……如果不培养,他们也许只限于简单的生活自理。杨钝说在她的晚年,她还想多救一些孩子,然后把她的教学法写出来,留于后世。
而多年来,为了鼓励家长学习教育语障儿童的方法,杨钝在培育聋儿的同时也为广大家长敞开大门,分文不收,累计培训家长师资100多名,从而使家庭学校林立各地,她因此获得了“中国式莎莉文”的美誉,党和政府也给予她很大的支持和很高的荣誉,她曾受到国务院11部委的联合表彰,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和奖励,曾获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入围奖,“陕西省十大女杰”之一。她的康复学校被市政府授予“残疾人之家”的称号,2012年10月17日,她又被评为“榆林市第四届道德模范”。
正像一首歌所唱的“大爱无言”,杨钝用大爱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空,用大爱让聋儿的“无声世界”有声有色,她的感人故事将会永远留在岁月中,她的忘我精神将会在我们榆林这座城市传递开来。
榆阳区广播电视台 刘晓红